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实践者(曾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混龄教育”课题研究),我发现混龄班就像”微型社会”,蕴含独特的教育契机。以下是经过验证的6大策略,附经典案例↓
一、搭建”脚手架式”合作结构(参考蒙台梭利混龄理念)
- 角色互补设计
• 大班幼儿:担任”材料管理员”(培养责任感)
• 中班幼儿:担任”创意设计师”(激发领导力)
• 小班幼儿:担任”艺术执行官”(提升参与感)
👉 案例:上海荷花池幼儿园的”彩虹隧道”项目,大孩子负责骨架搭建,小孩子负责装饰填充
二、运用差异化任务卡(借鉴瑞吉欧项目教学法)
• 三维度设计:
认知维度 – 大孩子画设计图/小孩子选颜色
动作维度 – 大孩子用剪刀/小孩子撕贴纸
语言维度 – 大孩子解说作品/小孩子说感受
🔥 妙招:使用可视化流程图(如下图示)帮助幼儿明确协作步骤
三、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基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 故意制造需要混龄合作的挑战:
“如何用10根吸管搭出能放积木的桥?”
“怎么用三种不同材料拼出会动的恐龙?”
💡 北京三义里幼儿园的实践显示,这类问题能促使大孩子主动示范、小孩子观察模仿
四、建立”对话式”反思机制(融合高瞻课程评价体系)
• 合作后引导提问:
“刚才哥哥帮你的时候,哪个步骤最有用?”
“妹妹给你的建议,让你想到了什么新点子?”
🎯 研究发现这类反思能使合作效率提升40%(李季湄教授团队数据)
五、材料投放的智慧(参考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建议)
• 必备三类材料:
- 基础材料(超轻黏土/纸盒等)
- 连接材料(儿童针线/夹子等)
- 装饰材料(自然物/亮片等)
✨ 关键:大材料(纸箱)和小材料(纽扣)组合投放,自然引发分工
六、教师介入的”3T原则”(源自美国PITC项目)
- Tune in(观察):安静观察2分钟再介入
- Talk less(少说):用”哇,你们的办法比老师多”替代指令
- Think together(共思):”如果…会不会…”式提问
【特别提醒】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指出:混龄合作中要避免”包办式帮助”,重点培养”鹰架式支持”。建议每周录制1次合作过程,通过视频回放引导幼儿自我评估。
💌 实践彩蛋:广州东方红幼儿园的”混龄创作日记”值得借鉴,让孩子们用图画记录合作故事,既锻炼表征能力又提升团队意识。
期待老师们在评论区分享您的混龄教育妙招!下期我们将深度解析《混龄区角活动的材料投放策略》~@深圳实验幼儿园 @南京鹤琴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