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实操指南】混龄科学项目这样做,3岁娃和6岁娃都能玩出高光时刻!✨
作为深耕混龄教育12年的实践者(师从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我发现科学项目是混龄班绝佳的”社会性实验室”!今天分享的”金字塔式引导法”已在全国50+示范园落地见效,文末还有首都师范大学刘昊教授的精彩点评哦~
🌱 分层赋能:给每个年龄段的”最近发展区”精准定位
▫️ 3-4岁小龄组:主打”感官探索者”角色
→ 分配需要触觉/听觉参与的任务(如记录植物高度、摇晃听声音辨材料)
→ 推荐使用台湾幼教专家周淑惠教授的”五感探索箱”(内含放大镜、气味瓶等)
▫️ 4-5岁中龄组:培养”实验小助手”能力
→ 负责简单变量控制(如给不同盆栽定量浇水)
→ 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王园长特别推荐”任务转盘”,用图示化步骤分解复杂操作
▫️ 5-6岁大龄组:升级为”项目设计师”
→ 主导假设提出和工具创新(如设计斜坡滚球实验的测量工具)
→ 可借鉴芬兰赫尔辛基Daycare中心的”领导力徽章”激励制度
🔧 3大破冰策略:让混龄协作自然发生
1️⃣ 角色扮演法(北京市朝阳区劲松一幼经典案例)
👉 把”水的浮力实验”包装成”海盗寻宝队”:小龄幼儿当”物资检测员”(判断哪些能浮起),大龄幼儿做”航海工程师”(制作简易浮筏)
2️⃣ 阶梯式问题链(参照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提问框架)
❓对小龄:”你发现豆子在水里有什么变化?”
❓对大龄:”如果加盐会怎样?我们怎么验证?”
3️⃣ 可视化任务墙(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创新做法)
用绿/黄/红三色卡片区分难度,幼儿自主”摘取”适合的任务卡,完成后拼成完整科学流程图
💡 专家点睛:首都师范大学刘昊教授指出:”混龄科学活动的精髓在于——年长幼儿在解释过程中重构知识,年幼幼儿在观察模仿中获得支架,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教学时刻’。”
📌 彩蛋工具:
混龄科学记录本(分栏设计:小龄贴贴画/涂色记录,大龄用符号+简单文字)
推荐日本藤幼儿园开发的《我们的发现》系列模板(某宝有售!)
🌟 记住这个公式:混龄科学=年龄特点×社会建构+教师鹰架!下次试试让大孩子带小孩子用PVC管搭”传声筒”,你会惊讶于他们自发的分工协作~
想要更多混龄活动方案?评论区扣【科学混龄】,送你南京实验幼儿园的经典课例集电子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