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如何培养幼儿感恩之心:从”小太阳”到”暖心宝贝”的成长之路
感谢您提出这个重要而富有挑战性的教育问题。作为深耕幼教领域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被年轻教师们问到类似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朱家雄教授曾说过:”感恩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在生活中播种,在体验中发芽,在情感中开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一、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与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在其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发现,感恩能力与人际关系质量、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尊重和感激他人的帮助”。
关键点:
- 3-4岁:能在提醒下说出”谢谢”
- 4-5岁: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表达感谢
- 5-6岁:能用具体行动表达感谢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 创设”感恩情境”的日常渗透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强调:”幼儿的学习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我建议老师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感恩时刻”固定环节
每天晨间谈话或离园前设置3-5分钟”感恩时间”,鼓励幼儿分享”今天我想感谢谁?为什么?” - 可视化感恩墙
设置班级感恩墙,幼儿可以用贴纸、绘画等方式记录感谢的事。例如:”谢谢小明帮我捡蜡笔”、”谢谢老师陪我找妈妈” - 感恩角色游戏
设计”爱心超市”、”感恩邮局”等区角,幼儿可以制作”感谢卡”送给想感谢的人
(二) 利用节日资源深化感恩体验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园长章丽曾分享:”传统节日是感恩教育的天然载体。”建议:
- 重阳节:组织幼儿为爷爷奶奶制作寿桃馒头
- 教师节:引导幼儿用自然材料制作礼物,避免商业化
- 母亲节:开展”护蛋行动”,体验母亲的不易
(三) 通过绘本开展感恩教育
优秀绘本是感恩教育的有效媒介。推荐以下几本:
- 《谢谢你,好吃的面包》:了解食物来之不易
- 《奶奶来了》:感受亲情的温暖
- 《艾玛画画》:体会帮助与被帮助的快乐
阅读技巧:
- 读前设问:”猜猜小熊为什么说谢谢?”
- 读中互动:”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 读后延伸:”我们也来做个感谢卡吧”
(四) 家园共育延伸感恩教育
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曾说:”感恩教育不能仅在幼儿园进行,必须实现家园同步。”建议:
- 设立”家庭感恩日记”
鼓励家长记录孩子在家中的感恩言行,每周分享到班级群 - 开展”感恩任务卡”活动
如:”为家人捶背一次”、”帮邻居取快递” - 避免物质奖励
提醒家长不要用”说谢谢就给你买玩具”的方式,而要注重情感体验
三、常见问题与对策
问题1:孩子只是机械地说”谢谢”,没有情感
→ 对策:引导幼儿具体表达,”谢谢妈妈早早起床为我做早餐”
问题2:部分幼儿从不主动表示感谢
→ 对策:采用”榜样示范法”,表扬主动感恩的行为
问题3:家长认为感恩教育不重要
→ 对策:通过家长会展示研究成果,用事实说话
四、反思与提升
感恩教育需要长期坚持,建议老师们:
- 每月记录幼儿感恩行为发展情况
- 定期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
- 参加相关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感恩教育就蕴含在每天相处的点点滴滴中。当我们用爱心播种,用耐心浇灌,终会看到感恩之花在每个孩子心中绽放。
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您开展感恩教育提供参考。如果您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欢迎随时与我深入交流探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