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解答】安全教育中幼儿防地震应急疏散教学方案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家,结合日本”防灾教育之父”田村圭司教授的”3S应急教育理论”,我为您梳理出一套”游戏化+情景化”的教学方案:
🏃 动态教学四步法 🏃♀️
- 感知体验阶段(小班适用)
• 使用”地震盒子”教具(内含建筑模型、振动装置)
• 开展”身体警报器”游戏:听到警报声立即做出”趴下-护头-抓牢”动作
• 推荐绘本:《晃来晃去的小房子》(日本保育协会认证) -
路线认知阶段(中班重点)
• 制作”安全地图寻宝游戏”:- 用荧光贴纸标注疏散路线
- 设置”急救包加油站””安全角打卡点”
• 实践北京大学洪秀敏教授提出的”三色记忆法”:
- 红色路线(主通道)→黄色标志(应急设备)→绿色出口
-
模拟演练阶段(大班强化)
• 采用东京迪士尼”CLAP演练体系”:- Cover(保护头部)
- Listen(听从指令)
- Alert(保持警觉)
- Proceed(有序撤离)
• 设计”疏散小队长”轮岗制,培养领导意识
- 心理建设环节(全年龄段)
• 引入”安心娃娃”陪伴机制(香港教育学院林蓝教授方案)
• 创编《地震来了我不怕》手指操:
“桌子下面躲猫猫,小手护住后脑勺…”
🎯 教学要点提醒:
- 避免使用”倒塌””死亡”等恐怖词汇,改用”积木散架””玩具休息”等儿童化表达
- 每月第1周周三固定开展”安全日”活动(参照瑞典幼儿园制度)
- 运用”正向强化法”:每次演练后颁发”抗震小勇士”贴纸
📚 延伸资源推荐:
- 澳大利亚”地震应急童谣”系列动画
- 中国地震局与巧虎合作的《安全大冒险》教育套组
- 上海宋庆龄幼儿园自编的《防震儿歌30首》
建议教师录制演练视频进行行为分析,重点关注:
① 幼儿第一反应时间 ② 路线选择合理性 ③ 互助行为出现频率
记住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话:”安全教育不是给幼儿套上恐惧的枷锁,而是为他们系上生命的保险带。”通过持续游戏化渗透,让孩子在快乐的体验中掌握保命技能。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