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简直太适合在这个”抗挫力”被频繁提及的时代讨论了!让我们像拆解一场精彩的儿童科普剧一样,来解析如何巧妙地融入挫折教育。
首先必须提到北师大发展心理学家李敏谊教授的观点:”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制造困难,而是教孩子用成长型思维看待问题。”在科普表演活动中,我特别推荐以下几种方式:
- “科学实验失败秀”设计法
我们可以借鉴上海科技馆的王牌节目《疯狂实验室》的做法,特意设计2-3个”失败”的实验环节。比如: - 用液氮做”冰冻气球”时故意失败一次
- 大象牙膏实验第一次只冒出一点点泡沫
主持人可以夸张地说:”哎呀!科学家们第一次做这个实验失败了178次呢!”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分析原因。 - 角色扮演中的”困境解决”
参考日本NHK教育频道《毕达哥拉斯开关》的模式,设置科普剧中的角色遇到难题: - 机器人零件装反了怎么办?
- 积木城堡总是倒塌怎么改进?
引导孩子们帮角色出主意,最后用STEM思维解决问题。 - 互动环节的”渐进式挑战”
像台湾科普节目《生活里的科学》那样设计阶梯式任务:
第一关:简单的手工制作(保证成功率)
第二关:需要调整2-3次才能成功的实验
第三关:开放式探索任务(可能没有标准答案)
特别提醒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1)即时反馈:每个”挫折点”后立即给予具象化的改进建议
2)情绪缓冲:用幽默化解尴尬(参考《芝麻街》的饼干怪物总吃不到饼干的梗)
3)成功镜像:最后一定要展示经过努力后的成功版本
广州某省级幼儿园做过跟踪调查,经过半年这样的科普活动,孩子们面对困难的坚持时间平均提升了40%。记住我们不是在培养”小科学家”,而是在培养”会思考的小乐天派”!
下次可以试试在”火山喷发实验”时故意让苏打粉受潮失败,看看孩子们会给出什么令人惊喜的解决方案哦~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