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值性评价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我想分享一个生动的案例:北京某示范园的李园长曾记录过这样一个”小番茄成长计划”——通过持续追踪孩子们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不仅关注最终的果实大小,更重视每个孩子在照料过程中表现出的观察力、责任心、坚持性等方面的进步。这个案例完美诠释了增值性评价的核心价值。
以下是我总结的实施要点,融合了华东师大周兢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 建立三维成长基准线
- 个体纵向维度:为每个孩子建立包含”起点-过程-节点”的成长档案袋
- 群体横向维度:参照《3-6岁儿童发展指南》制定动态发展区间
- 品质发展维度:特别关注学习品质(如专注度、探究欲)等增值指标
- 创新四维记录工具(参考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提出的”成长云图”概念)
• 可视化时间轴:用照片墙呈现关键发展事件
• 数字化成长图谱:采用AI技术分析幼儿作品变化
• 多主体评价矩阵:融合教师、家长、幼儿三方视角
• 增值性雷达图:动态显示五大领域发展速率 - 实施策略建议
- 采用”最近发展区追踪法”:每月设定个性化的小目标
- 创设”进步银行”游戏:让孩子用代币兑换自己的成长脚印
- 开发”成长故事APP”:用语音日记记录幼儿的自我评价
特别提醒: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强调,幼儿阶段的增值评价要避免”数据陷阱”,建议采用”弹性指标+质性描述”的方式。比如在评估建构游戏能力时,不仅要统计积木垒高数量变化,更要记录幼儿在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质性进步。
最近我为某省级幼儿园培训时,带领老师们开发了”魔法成长镜”评价工具——通过前后对比同一个主题的绘画作品、建构作品等,用可量化的进步指标(如色彩使用种类、结构复杂度)配合教师叙事性评价,取得了很好效果。有老师反馈,这种方式让家长更清晰地看到了”看不见的成长”。
切记:增值性评价最终要回归《评估指南》强调的”促进幼儿有意义学习”这一本质,任何量化工具都应服务于教育过程的优化,而非简单的等级判定。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