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课程设计的”五维魔法” | 幼教去小学化新思路🌟
亲爱的幼教同仁,最近在和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研讨时,她特别强调:”去小学化不是做减法,而是要做课程形态的升级迭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用”STEAM+”思维打造让3-6岁孩子尖叫的跨学科课程~
🔥【现象级案例启示】🔥
上海嘉定实验幼儿园的”泡泡奇遇记”主题曾引发全网幼教人围观:
• 科学维度:用洗洁精+甘油配比实验(数学测量)
• 艺术创作:巨型泡泡画布+彩虹泡泡摄影
• 语言发展:《泡泡妖怪》绘本创编
• 健康领域:泡泡瑜伽操+呼吸训练
完美印证了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说的”游戏就是幼儿的跨学科学习”!
💡【设计黄金公式】💡
- 主题锚定法
找孩子日常的”哇时刻”作为课程引爆点,比如:
• 小班”袜子大作战”(生活技能+分类数学+艺术拓印)
• 中班”恐龙快递公司”(角色扮演+地理认知+简易机械)
• 大班”我们的树屋”(工程设计+自然观察+合作叙事) - 五感渗透策略
台湾幼教专家周育如建议:”每个主题活动至少要激活3种感官通道”。比如”香香集市”:
👃 闻香料猜食材(科学认知)
👐 制作香料包(精细动作)
👂 录制叫卖声(语言表达)
👅 调配果茶(数学测量)
👀 设计摊位招牌(艺术创作) - 问题拆解魔方
把”我们要教什么”变成”孩子可能问什么”,比如:
传统课程:认识蔬菜
跨学科版:
• 为什么胡萝卜是橙色?(自然科学)
• 怎么用蔬菜作画?(艺术创作)
• 菜市场怎么定价?(社会认知)
• 蔬菜茎叶比身高(数学测量)
🎯【避坑指南】🎯
• 忌”拼盘式融合”:避免生硬拼接学科要素
• 宜”糖葫芦式串联”:用真实问题串起各领域
就像深圳实验幼儿园园长刘凌说的:”好的融合课程应该像一部动画片,孩子根本察觉不到’学科’的存在”!
📌【落地工具包】📌
- 魔法提问清单:
“如果…会怎样?”(引发猜想)
“你怎么发现的?”(培养元认知)
“需要什么工具?”(激发计划性) - 环境支持TIP:
设立”问题墙”+”探索站”,参考南京鹤琴幼儿园的”1平米博物馆”做法 - 评估新维度:
用”学习故事”代替传统评价,记录孩子的:
• 跨情境迁移能力
• 多元表征方式
• 持续性探究行为
记得上次在杭州观摩优秀教师大赛,有位老师用”外卖小哥的一天”主题,带着孩子研究路线规划(数学)、制作保温箱(科学)、设计工作服(艺术)、模拟送餐(社会角色),最后孩子们自发成立了”幼儿园快递站”——这才是真正鲜活的PBL!
各位老师不妨试试这个周末任务:
在班级里投放一个神秘物品(比如老式秤杆),观察孩子们产生的100种玩法,下周我们一起脑暴课程生长点!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们的奇妙发现~ ✨
幼教进化论 #课程设计的艺术 #让学习自然发生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