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龄教育中开展科学主题活动是个特别值得探讨的”宝藏话题”啊!🌟 记得北师大霍力岩教授说过:”混龄教育不是简单的年龄混合,而是要让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在’最近发展区’里成长。”来,我们从一线实践角度聊聊怎么玩转这个教育模式!
✨【三层火箭式设计法】(这是我给幼儿园做培训时常用的方法)
- 小班幼儿(3-4岁)→ 感官探索家
👉 重点:五感体验+简单操作
• 案例:在”神奇的磁铁”主题中设计”钓鱼游戏”,让他们用磁铁钓各种材质的”小鱼”,感受吸力差异
• 专家支招: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强调”小班科学活动要具象化”,建议准备放大镜、触觉板等感官教具 - 中班幼儿(4-5岁)→ 问题发现者
👉 重点:观察记录+简单推理
• 妙招:设计”影子侦探”任务卡,让他们记录不同时间影子的变化
• 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的教研组长王莉分享:”可以让孩子用图画日记记录实验过程” - 大班幼儿(5-6岁)→ 小小科学家
👉 重点:假设验证+合作探究
• 创新点:开展”沉浮实验室”,提供记录表让他们分组设计船只
• 参照南师大虞永平教授的观点:”要给大班幼儿创造失败的机会,科学思维就是在试错中发展的”
🎯【混龄协作的4个黄金策略】:
-
阶梯式任务设计(像成都十六幼的”彩虹任务卡”超好用)
- 基础任务:观察现象(适合小班)
- 进阶任务:记录变化(适合中班)
- 挑战任务:分析原因(适合大班)
- 混龄科学小分队(3人组最理想)
• 角色分配:小班操作/中班记录/大班总结
• 北京丰台一幼的案例:在”种子旅行”主题中,大孩子教小孩子使用显微镜 - 可视化操作材料(参考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经验)
• 分层教具:粗柄滴管(小班)→普通滴管(中班)→精细滴管(大班)
• 香港耀中学校的做法:用颜色标签区分难度等级 -
反思圈活动(这是我特别推荐的)
• 活动后让孩子围坐分享:- 小班:”我今天发现了…”
- 中班:”我觉得奇怪的是…”
- 大班:”下次我想试试…”
💡【最新混龄科学活动趋势】(来自2023年幼教年会数据):
• 项目式学习(PBL)占比提升37%
• 自然探究类主题最受欢迎
• 数字化工具使用率增长显著(建议搭配儿童显微镜、编程机器人等)
记得南京实验幼儿园园长说过:”混龄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根本。”建议每月做一次”科学能力发展图谱”,用不同颜色标注各年龄段幼儿的关键经验达成情况。最近我给朝阳区幼儿园设计的”太空种植”混龄项目,就让3-6岁孩子共同照料植物,通过每天的分工合作,孩子们的观察力、责任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呢!
老师们不妨试试这些方法,期待听到你们的实践反馈哦!🚀 有具体实施问题欢迎随时探讨~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