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指南】幼儿教师如何进阶”游戏大神”?5个超实用秘诀让活动室变”游乐场”!🎠
一、理论奠基:读懂”游戏DNA”
🔍 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指出:”幼儿的学习方式就是游戏样态”。建议教师精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掌握各年龄段游戏特征:
• 0-3岁:感觉运动游戏(如触觉箱、摇铃追踪)
• 3-4岁:象征性游戏(过家家/角色扮演高峰期)
• 5-6岁:规则游戏萌芽期(可引入简化版桌游)
二、装备升级:打造”游戏百宝箱”
🎒 借鉴安吉游戏理念,准备三类神器:
- 低结构材料:纸箱、布料、积木(发展创造力)
- 自然材料:松果、鹅卵石、树叶(上海蒲公英幼儿园案例)
- 数字道具:AR识字卡、编程机器人(深圳一幼科技区角方案)
三、实战技巧:掌握”黄金三问”
❓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虞永平教授建议通过提问引导游戏深度:
- “你打算怎么玩这个?”(计划性)
- “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问题解决)
- “要不要试试组合这些材料?”(创新思维)
四、观察秘籍:做个”游戏翻译官”
📝 采用”SOAP观察法”:
• S(主观表现):记录幼儿原话”我的飞船需要加油站”
• O(客观行为):搭建了5层积木+旋转瓶盖当方向盘
• A(分析):空间建构+假想能力达到4岁水平
• P(计划):明日投放交通标志图片丰富游戏情景
五、创新模板:设计”游戏融合课”
🌈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推荐”1+1+N”模式:
• 1个核心发展目标(如合作能力)
• 1种基础游戏形式(如建构游戏)
• N种变异玩法(加入角色分配/限时挑战等)
💡 特别提醒:首都师范大学刘焱教授警示”避免三化”:
✖️ 过度指导化(教师变身”游戏导演”)
✖️ 教具精致化(失去开放性)
✖️ 成果展示化(游戏变成表演)
✨ 行动清单:
✅ 每周开发2个”五分钟微游戏”
✅ 建立”幼儿游戏偏好档案”
✅ 拍摄游戏视频做行为分析
✅ 每月组织”家长游戏工作坊”
记住:真正的游戏高手不是”带着孩子玩”,而是”发现孩子怎么玩”。就像南京鼓楼幼儿园崔利玲园长说的:”当你发现孩子们完全忘记你的存在时,就是游戏指导最成功的时刻。”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