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这个问题特别值得探讨!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正在成为幼教评价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我来分享一些实用方案和落地经验✨
📌 先说一个真实案例:
杭州某省级示范园在建构区开展”桥梁工程师”项目,孩子们用纸箱、积木搭建桥梁。教师用”三阶评价法”:1️⃣ 观察记录承重测试时的合作表现(社交能力)2️⃣ 收集设计草图迭代版本(问题解决能力)3️⃣ 拍摄讲解视频(语言表达)——这就是典型的表现性评价!
🔍 表现性评价的四个关键维度(基于华东师大周欣教授团队研究):
- 真实情境创设
• 建议:把评价融入晨间签到(时间管理)、自主点心(生活能力)、种植角观察(科学探究)
• 创新点:借鉴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的”游戏故事本”,用二维码记录幼儿活动片段 -
多元证据收集
• 工具包推荐: - 动态成长追踪
•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做法值得学习:
开发”成长光谱评价系统”,用不同颜色标签记录:
🌱绿色-萌芽期 🚀蓝色-发展期 🌟金色-拓展期 -
儿童参与式评价
• 可实施策略:- 每月开展”作品听证会”(孩子讲解自己的绘画/建构作品)
- 使用表情符号自评卡(😊今天我很专注/🤔我还想再试试)
💡 三个创新实践建议:
- “微时刻”捕捉法(受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启发):
随身携带便签本,快速记录关键行为,如:
“9:15 小宇主动扶起摔倒同伴→社会性发展+” -
建立数字成长档案:
推荐使用”ClassDojo”等工具,可生成:- 社交互动热力图
- 项目参与时间轴
- 家长作为评价伙伴:
设计”家庭任务卡”,例如:
“周末带孩子买菜,记录:①货币使用 ②商品分类”
⚠️ 需要避免的误区:
✖️ 追求形式化记录(避免成为”拍照机器人”)
✖️ 横向对比过度(重点看个体进步曲线)
✖️ 评价指标碎片化(需整合《指南》五大领域)
最后分享清华大学钱志亮教授的观点:”好的评价应该像中医把脉,既看当下症状,更察整体体质。”建议每学期制作《幼儿发展光谱报告》,用雷达图直观展示八大核心素养发展状况。
您园所目前采用哪些评价工具?欢迎交流具体实施中的困惑,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