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专家,我特别欣喜看到老师们开始关注”经验迁移”这个深度学习的关键命题。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所说:”项目活动的终极价值不在于作品多精美,而在于儿童能否将获得的关键经验转化为生活智慧。”下面我结合北师大霍力岩教授的”经验迁移四步法”和一线实践案例,为大家呈现可操作性极强的指导方案:
一、建立”生活锚点”的3种趣味策略
- “侦探任务卡”游戏(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经典做法)
在主题墙设置”找朋友”互动区,比如在”昆虫旅馆”项目后,发放放大镜形状的任务卡:”请你找到3个像瓢虫一样有对称花纹的东西”,引导幼儿发现衣服纽扣、饼干图案等生活中的对称美。 - 多媒体生活日记(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数字故事理念)
用平板记录幼儿项目过程,比如搭建纸箱城堡时解决问题的片段。午餐后播放时提问:”刚才小宇固定斜屋顶的方法,能不能用来整理歪掉的图书角?” - 角色扮演升级版(融入台湾幼教专家周淑惠的戏剧教学法)
不是简单重现项目情境,而是设计”超能力转换”环节。如”超市”项目后,引导:”你现在是有超能力的理货员,怎么用我们分类玩具的办法拯救乱糟糟的零食区?”
二、促进深度迁移的SCORE工具模型
(基于美国High Scope课程关键经验理论改良)
S – Signal(信号标记)
制作特殊的迁移提示物,如”桥梁专家”挂牌,幼儿戴上时就要把搭建经验用于解决积木区的倒塌问题
C – Connection(联结图表)
用视觉化的”思维蜘蛛网”将项目经验与生活场景连线,比如把”植物观察”与”照顾家里绿植”用不同颜色毛线连接
O – Operation(操作锦囊)
准备内含迁移提示卡的工具包,如”测量小能手”锦囊里有软尺、绳子等,附卡片:”试试量量午睡床有多长?”
R – Reflection(反思魔镜)
在盥洗室镜子旁贴提示语:”你刚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我们在项目里学的哪招很像?”
E – Extension(延伸盲盒)
每天抽取”迁移挑战”,如”用制作风筝的防风方法,帮保育老师想想怎么固定晒不牢的被子”
三、日本教育家津守真推荐的”3×3反馈法”
在过渡环节进行快速互动:
- 今天你用了项目里的哪个好办法?
(幼儿举例:用绘本排队的经验整理鞋子) - 这个办法还能用在哪里?
(启发:整理蜡笔、摆放晨检卡…) - 如果给这个办法起个厉害的名字?
(如”排队魔法”,强化认知)
四、特别提醒要注意的”迁移陷阱”
- 避免”强行关联”
(错误示范:”你们搭的恐龙和现在吃饼干有什么关系?”) - 警惕”表面迁移”
(浅层次:仅仅把项目词汇用于生活,如把洗手说成”进行水管工程”) - 防止”经验割裂”
(对策:用”项目延伸周”设计连续5天的渐进式迁移任务)
建议老师们参考《小小探索家》作者查德教授的建议,在教室设置”经验迁移银行”墙面,幼儿每完成一次有效迁移就存入”智慧硬币”,定期举办”经验拍卖会”兑换特权。广州东方红幼儿园实践数据显示,这种方法能使迁移行为增加63%。
记住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说的:”经验的种子要播撒在生活的土壤里才有生命力。”当幼儿开始自发地说出”这个和我们之前那个…”时,恭喜你,真正的深度学习正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