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活动中培养观察力的5大妙招】——让孩子的眼睛变成”显微镜+放大镜”!
作为深耕幼教18年的教研员(师从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我发现观察力是幼儿认知世界的”第一把钥匙”。在跨学科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玩转观察力培养:
📚 案例分享:
杭州西湖区某园开展的”秋天的树”主题中,孩子们通过:
1️⃣ 科学角:用放大镜观察叶脉(STEM教育)
2️⃣ 美工区:拓印树皮纹路(艺术渗透)
3️⃣ 语言区:描述树叶飘落轨迹(语言发展)
4️⃣ 数学区:统计不同形状树叶(数学思维)
🔍 具体策略(附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推荐方法):
一、【”五感观察法”跨学科设计】
• 视觉:在科学活动中使用”观察四宫格”(形状/颜色/纹理/变化)
• 听觉:音乐活动中辨别不同材质发出的声音(如铁罐vs木块)
• 触觉:蒙氏教具”神秘袋”游戏(结合数学分类)
• 嗅觉:种植角记录薄荷/罗勒的生长气味变化
• 味觉:食育课程中的”果蔬盲品会”
二、【问题支架技巧】(借鉴上海幼教特级教师应彩云)
- 对比性问题:”蒲公英和银杏叶飘落方式有什么不同?”
- 预测性问题:”如果把冰块放在不同地方,哪里融化最快?”
- 联想性问题:”这片云朵让你想到什么故事?”
三、【工具创新组合】
推荐使用:
• 便携式显微镜(可连接平板电脑)
• 天气观测站(整合科学记录)
• “发现日记”(图文并茂记录本)
💡 特别提示(来自南师大虞永平教授观点):
切忌”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把握三个关键期:
小班:激发观察兴趣(15-20分钟)
中班:培养观察顺序性(25-30分钟)
大班:引导分析性观察(30分钟以上)
✨ 实践锦囊:
下周就可以尝试”彩虹泡泡”实验:
- 科学:观察泡泡表面光波
- 艺术:捕捉泡泡炸裂的瞬间水彩画
- 语言:编创”泡泡旅行记”
- 健康:吹泡泡时的呼吸训练
记得用手机慢动作拍摄观察过程哦!需要具体活动方案可以私信我~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