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中如何实现”同频共振”:幼教专家支招
专业解答:亲子共读中的”同频共振”策略
作为一名资深幼教专家,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家长快速读完绘本就想结束,而孩子还沉浸在故事中;或是家长一味提问打断了孩子的想象空间。要让家长和孩子真正在阅读中”同频共振”,需要专业引导。以下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方法:
1. 建立阅读前的”情绪准备期”
专家观点: 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指出:”亲子共读质量不仅取决于阅读过程本身,还包括前后各5分钟的情绪准备与延伸活动。”
- 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在开始阅读前,与孩子做一个简单的”准备仪式”:调暗灯光、播放轻柔音乐、深呼吸3次
- 示范如何用温暖的肢体语言(搂肩、牵手)创造安全舒适的阅读环境
- 建议家长观察孩子的情绪状态,选择最合适的开始时机
2. 采用”R-O-A-R”四步互动法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的研究,我总结出了这套方法:
R(React)- 反应同步
- 指导家长跟随孩子的节奏翻页,不催促
- 当孩子对某页特别感兴趣时,允许停留更长时间
- 示范如何模仿孩子的表情和语气
O(Observe)- 观察等待
- 建议家长读完后等待3-5秒,给孩子反应时间
- 用开放式问题替代封闭式提问(不说”这是什么颜色?”而说”你注意到了什么?”)
A(Adjust)- 调整互动
- 根据孩子的反应灵活调整阅读方式
- 活泼的孩子可以加入动作模仿,安静的孩子可以多用轻柔的叙述
R(Respond)- 回应拓展
- 用”你觉得…””我注意到…”等句式回应孩子的表达
- 将书中内容与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3. 设计”多感官同步体验”
实践案例: 深圳实验幼儿园的”五感阅读法”取得了显著效果:
- 触觉同步:提供与故事相关的实物(读《好饿的毛毛虫》时准备水果模型)
- 听觉同步:加入拟声词和音效(读到下雨时轻敲桌面模仿雨声)
- 动觉同步:设计简单动作(读到跳跃时一起轻轻跳)
- 嗅觉同步:适当使用安全气味(读水果书时闻水果香味)
4. 运用”三级提问技巧”促进深度互动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研究,我设计了这套提问系统:
问题层级 | 家长示范 | 教师指导要点 |
---|---|---|
初级:回忆性问题 | “小熊做了什么?” | 帮助孩子建立故事脉络 |
中级:理解性问题 | “你觉得小熊为什么这么做?” | 促进换位思考能力 |
高级:创造性问题 | “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会怎么办?” | 激发想象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5. 提供”阅读后延伸活动”建议
上海宋庆龄幼儿园的经验表明,适当的延伸活动能强化”同频”效果:
- 艺术延伸:提供简单材料让孩子画出最喜欢的情节
- 戏剧延伸:家长和孩子分角色表演故事片段
- 生活延伸:在生活中寻找与书中相似的情境
给幼儿教师的实践建议
- 示范教学:定期开展”亲子阅读示范课”,让家长直观学习互动技巧
- 反馈工具:设计简单的”共读观察表”,帮助家长自我评估互动质量
- 书籍分级:根据幼儿年龄和语言发展水平,提供分级的书单建议
- 建立社区:创建”亲子阅读分享群”,鼓励家长交流成功经验
- 个案指导:针对特殊需求儿童的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共读方案
正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所说:”最好的亲子阅读不是教孩子读书,而是和孩子一起发现世界。”通过专业引导,每个家庭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同频”方式,让共读成为真正的心灵对话。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