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了!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行动中,我们幼儿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让我用几个”一”来分享干货:
- 一个研究范式转变
建议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提出的”生态化研究法”。她强调要从”实验室研究”转向”自然情境研究”,在真实的幼儿园环境中观察教育公平问题。 - 一套研究工具包
推荐使用: - 幼儿发展评估量表(参考南京师大虞永平团队研发的版本)
- 师幼互动观察表(借鉴华东师大华爱华的CLASS评估工具)
- 家长访谈提纲(可参考李季湄教授的《家园共育研究手册》)
- 三个研究切入点
① 微观层面的”教育过程公平”
可以研究: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差异性、教师提问的分布情况、游戏分组策略等。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发现,教师无意识的”选择性关注”会影响教育公平。
② 中观层面的”园本课程公平”
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曾做过”本土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特别关注如何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文化背景在课程中得到体现。
③ 宏观层面的”教育政策落地”
可以追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园所的落实情况,比如普惠性幼儿园的师资配置等。
- 四种创新研究方法
- 影像民族志:用视频记录幼儿一日生活
- 儿童会议法:让大班幼儿参与教育公平讨论(参考意大利瑞吉欧方案)
- 社会网络分析:绘制幼儿社交关系图谱
- 教育行动研究:采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循环
- 特别提醒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特别强调:幼儿教师做教育公平研究要坚持”三不”原则:不伤害、不标签、不比较,要在自然情境中发现问题。
建议可以从小切口做起,比如先做一个”建构区玩具使用公平性”的观察研究。期待看到你的研究成果!需要具体案例随时交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