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性幼儿园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五大核心策略
普惠性幼儿园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重要力量,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乎教育公平与质量均衡发展。根据我的专业研究和实践观察,普惠性幼儿园需从以下五个关键维度系统推进:
一、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建设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
-
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教师培训需考虑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需求。建议:
- 新任教师:侧重基础教学技能培训(如一日活动组织、常规培养)
- 成熟教师:加强游戏观察指导和课程设计能力
- 骨干教师:培养教研引领和课题研究能力
-
嵌入式教研模式:上海市特级教师应彩云提倡”问题即课题”的园本教研方式,建议每月至少开展2次基于实际教学问题的教研活动,可采用:
- 课堂观察分析法
- 教学案例研讨法
- 同课异构比较法
- 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参考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做法,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将培训学习与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挂钩,提高教师学习内驱力。
二、构建适宜性课程体系
普惠园课程建设应立足实际,突显特色。
- 基础课程规范化:严格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确保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活动均衡开展。可借鉴安吉游戏”让游戏点亮儿童生命”的理念,保证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自主游戏时间。
- 特色课程本土化:北京海淀区某普惠园利用社区资源开发的”胡同里的老北京”课程,将传统文化自然融入幼儿生活,这类接地气的课程值得推广。
- 生成课程灵活化: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强调”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课程观,建议教师提高观察能力,从幼儿兴趣中生成有价值的活动主题。
三、优化教育环境与资源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
物理环境改造:根据香港大学李辉教授的研究,优质学习环境应具备:
- 安全舒适的基础条件
- 开放多元的活动区域
- 自然真实的材料投放
- 低结构材料运用:减少高成本教具采购,多收集自然物(如松果、石块)和生活废旧材料(如纸箱、瓶盖),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 信息技术融合:合理运用希沃白板等交互工具,但需遵循美国儿科协会建议,控制屏幕时间在每天15分钟以内。
四、创新质量管理机制
质量监控是持续改进的保障。
-
三级评价体系:
- 日常评价:班级教师通过观察记录评估幼儿发展
- 阶段性评价:园领导每月教学巡查
- 总结性评价:每学期邀请专家入园诊断
- 家长参与机制:参照芬兰早期教育经验,建立”家长教师协会”,定期举办教育沙龙,帮助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
- 数据驱动改进:运用EXCEL或简单统计工具分析幼儿发展数据,发现教学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改进。
五、深化合作共建模式
打破封闭办学局限,借力发展。
- 优质园结对帮扶:参与当地教育局组织的”公带民””强带弱”项目,如深圳市”优质特色示范园”创建工程。
- 高校合作项目:与师范院校建立”U-K合作”关系,如浙江师范大学的”幼儿园教师发展学校”模式。
- 社区资源共享:联合社区图书馆、少年宫等开展活动,拓展教育资源。
关键提示: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是系统工程,普惠园需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突破口,建议优先从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两方面着手,逐步带动整体质量提升。记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普惠园同样可以创造优质的教育!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