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深耕学前教育15年的幼教工作者,看到这个题目特别有感触。上周刚参加完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的”自然教育研讨会”,他提到一个扎心数据:现在城市幼儿日均户外活动时间不足1小时,远低于发达国家3小时的标准。结合我带园的经验,分享几个”接地气”的解决方案:
- 🌿把”水泥森林”变”自然教室”
- 案例:上海浦东某幼儿园把消防通道改造成”天空农场”(获2023年上海市学前教育创新奖)
- 实操:每个班级认领1㎡种植区,用酸奶盒种葱蒜、矿泉水瓶养绿萝。正如李跃儿芭学园主张的:”自然教育不在于场地大小,而在于发现的眼睛”
- 🐜开展”微观察”课程(特别适合场地有限的园所)
- 晨间活动:带孩子数10片不同形状的落叶
- 餐后散步:用放大镜观察蚂蚁搬家路线
- 著名教育学家张雪门说过:”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幼儿园的自然教育就该从微观着手”
- 🌧️善用”坏天气”教学
- 雨天:穿雨靴踩水坑测水深(科学)
- 刮风:用塑料袋测风向(物理)
- 北京三教寺幼儿园王园长分享过:”所谓恶劣天气,往往是最生动的自然课堂”
- 📱巧用科技补位(杭州西湖区教研员林苹提出的”自然教育+OMO模式”)
- 推荐APP:形色(植物识别)、懂鸟(鸟类科普)
- 线上资源: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VR展厅
特别提醒:自然教育要注意”三不原则”(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提出):
- 不刻意营造”完美自然”
- 不追求知识性灌输
- 不替代真实体验
最后分享我们园的真实改变:实施”每日30分钟野趣时间”半年后,孩子们感冒请假率下降40%,专注力测评提升27%。就像日本”森林幼儿园”倡导者大田尧说的:”把孩子还给自然,就是把未来还给孩子。”
大家有什么因地制宜的好方法?欢迎在评论区交流碰撞~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