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在园所特色课程开发中,幼儿教师绝不能只当”旁观者”,而应该成为”主力军”。结合我在北京、上海等多所幼儿园参与课程开发的经验,给大家几点实用建议:
- 做园所的”文化侦探”
- 建议每位老师都准备一个”特色发现本”,像李跃儿芭学园的王莉老师那样,记录本地区特有的文化资源
- 每周组织”特色资源头脑风暴会”,鼓励老师们分享发现的社区资源
- 成为”课程转化师”
- 学习安吉游戏程学琴园长的做法,把特色资源转化为幼儿可体验的活动
- 建议采用”1+1+N”模式:1个特色主题+1个基础活动+N个延伸玩法
- 组建”教师研发小组”
- 参考南京鹤琴幼儿园张俊教授的做法,按教师特长分组:
- 文化资源组(负责调研)
- 活动设计组(负责创编)
- 材料开发组(负责教具)
- 建立”课程实验室”
- 像上海荷花池幼儿园宋青园长提倡的,设立特色课程试验班
- 每周记录”幼儿互动反馈表”,用手机拍摄典型活动片段
- 善用”微创新”策略
- 借鉴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副园长的”5分钟创意法”:
每天用5分钟思考:
如何将现有活动与特色结合?
可以替换哪个环节?
能增加什么特色元素?
特别提醒:在参与过程中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 保持儿童视角:所有特色都要以幼儿发展为前提
- 注重动态调整:根据实施效果不断优化
- 建立资源库:形成可传承的课程资源包
记得广州东方红幼儿园陈蕾园长说过:”特色课程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时装秀,而是要成为孩子成长的营养餐。”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在特色课程开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园所共同成长!
(如果需要具体某类特色课程开发的操作案例,可以告诉我您的园所类型,我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