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让我们从四个维度来剖析学习故事评价法给幼教带来的新思路,#建议幼师收藏#慢慢消化~
一、颠覆传统评估的”游戏化思维”
新西兰学者玛格丽特·卡尔提出的学习故事评价法,本质上是一场教育评价的范式革命。我在奥克兰交流时看到,当地幼儿园用”魔法时刻记录本”替代传统评估表:
- 聚焦”哇时刻”而非短板(比如记录小班孩子自发搭建的”外星城堡”)
- 采用”故事三部曲”:注意-识别-回应
- 日本学者汐见稔幸称之为”看见儿童思维的地图”
二、动态成长档案的实践创新
上海虹口区实验幼儿园的实践案例很典型:
- 每个孩子都有专属《成长故事盒》
- 内含:涂鸦日记+建构照片+教师观察笔记(含二维码语音记录)
- 美国幼教专家Lilian Katz特别赞赏这种”立体化档案袋”
三、促进师幼深度互动的秘诀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研究发现:
- 教师撰写学习故事时,回看率提升300%
- 幼儿主动提问频率增加45%(因为教师记录的都是真实情境)
- 家长参与度显著提高(广州某园家长留言本使用率从17%→89%)
四、课程生成的宝贵资源
成都十六幼的生成课程案例:
- 从”小西的蜗牛观察”故事出发
- 延伸出为期2周的”软体动物探秘”项目
- 台湾幼教专家周淑惠评价:”这是课程活化的典范”
✨给一线教师的实操建议:
- 随身携带便利贴随时记录”魔法时刻”
- 每周选3个重点观察对象
- 用手机APP快速制作图文故事(推荐”优师教研”的故事模板)
- 每月举办”故事分享会”(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的做法值得借鉴)
这种评价方式最妙的是:把评估变成了温暖的成长陪伴,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说得好:”当评价成为教育本身,教育就发生了质变。”你们园所尝试过这种评价方式吗?欢迎分享你们的实践故事~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