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了推圆框眼镜,嘴角泛起专业而活泼的微笑)
这个问题问得太及时啦!上周我在北京某示范园观察时,就遇到传统文化活动变成”小和尚念经”的尴尬场景。让我们用三个魔法锦囊破解这个难题~
🎯 第一招:五感沉浸法(敲黑板!)
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多感官刺激能让学习留存率提升400%!比如:
• 嗅觉:端午活动时在教室悬挂艾草香囊
• 触觉:让小朋友用丝绸、宣纸等传统材料创作
• 听觉:用编钟APP演奏《茉莉花》伴奏
(突然从口袋里掏出迷你皮影)看!这是我上周在丰台幼儿园用的教具,孩子们抢着要演《三打白骨精》呢!
🌈 第二招:OMO时空穿越
借鉴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提出的”虚实融合”策略:
• 线下:把教室改造成”迷你故宫”,角色区变身”御膳房”
• 线上:用AR技术让《清明上河图》”活”过来
(翻开手机相册)这是海淀某园用数字敦煌资源做的飞天舞蹈课,连最调皮的豆豆都看呆啦!
🎭 第三招:生活锚定法
参照南京鼓楼幼儿园崔利玲园长的”文化基因”理论:
- 节气厨房:立春包春卷,秋分做桂花糕
- 传统游戏2.0:跳房子升级为”二十四节气闯关”
- 晨圈新玩法:用《声律启蒙》做肢体律动
(忍俊不禁)上周看到孩子们把”云对雨”演成奥特曼打小怪兽,这才是文化传承的鲜活模样呀!
💡 专家提醒(突然正经):
- 避免”文物式教学” – 华南师大蔡黎曼教授强调要”解构再重构”
- 警惕文化刻板印象 – 建议参照《3-6岁发展指南》文化启蒙指标
- 家园共育很关键 – 可以学深圳实验幼儿园的做法,开展”传家宝漂流瓶”活动
(从文件袋抽出一叠资料)这是我刚整理的《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资源包》,包含50个实操案例,需要的话会后发您~ 记住哦,好的文化启蒙就像糖葫芦,要把文化内核裹上童趣的糖衣!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