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积木变身火箭发射台:游戏化学习如何点燃孩子的航天梦?】
作为一名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发现孩子们对”天空”的向往是刻在DNA里的——去年在深圳某幼儿园的观察记录显示,85%的4-6岁儿童在自由绘画时会主动添加飞行元素。下面结合NASA早期教育项目经验和国内名师实践,分享可落地的游戏化航天教育方案👇
🌌 一、环境创设:把教室变成”太空基地”
(引用北京丰台一幼张敏园长的环创理念)
• 角色扮演区:用PVC管+银色保温棉自制”空间站”,配备可触摸的陨石标本(某宝有安全仿真款)
• 光影游戏:用投影仪+镂空星球卡片制造”日食现象”,孩子通过移动光源探索宇宙光影变化
• 墙面互动:悬挂3D打印的太阳系模型,每个行星附带二维码语音解说(扫码可听童声版星球故事)
🎮 二、核心游戏设计(分龄建议)
▶ 3-4岁:感官探索阶段
• “宇航员训练营”:
- 平衡木行走(模拟失重训练)
- 用漏斗装彩色砂砾计时(理解火箭发射倒计时)
- 上海特级教师王红梅设计的”太空餐品尝会”:让孩子蒙眼品尝脱水水果,讨论太空食物特性
▶ 4-5岁:概念建构阶段
• “火箭发射STEM挑战”:
- 提供纸筒、气球、胶带等材料
- 引入中国航天科集团开发的儿童版”推力计算卡”
- 记录不同设计飞行距离(融入简易测量)
▶ 5-6岁:系统思维阶段
• “火星移民计划”项目式学习:
- 分组设计生存方案(氧气/食物/住所)
- 使用编程机器人完成”物资运输任务”
- 参考南师大虞永平教授的”问题树”讨论法:”如果植物在火星不生长怎么办?”
📊 三、行为观察与支持策略
通过游戏会发现三类典型表现:
- “反复发射火箭”型:可能对力学产生兴趣→提供《猪小弟造火箭》绘本延伸
- “执着画外星人”型:展现创造性思维→建议用陶土制作外星生物并录音描述
- “拒绝戴宇航头盔”型:触觉敏感→先用渔夫帽渐进式适应
💡 四、家长协同锦囊
推荐”家庭航天日”三个20分钟活动:
☞ 晚8点阳台观星(下载Star Walk 2 APP辅助识别)
☞ 用洗衣液瓶DIY喷气背包(艺术+工程结合)
☞ 观看《天宫课堂》回放并模仿宇航员动作
【专家点睛】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曾说:”幼儿对宇宙的认知,就该像水彩滴在宣纸上——自然而然晕染开来。”建议教师每月设置1次”航天探索日”,但切忌知识灌输,要像航天城的春风一样,让孩子在游戏涟漪中感受星辰的召唤。
(需要具体某个年龄段的详细教案或资源链接,可以告诉我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