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堂”活”起来:幼师创意教学指南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虞永平教授曾说:”传统文化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画,而应是流淌在幼儿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在当代学前教育实践中,如何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幼儿可体验、可操作、可理解的活动,确实是一门艺术。以下是我结合多年实践总结的专业建议:
一、环境创设:打造会”说话”的传统文化空间
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环境是”第三位老师”。建议:
- 主题墙设计:用《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制作二十四节气转盘,每月由幼儿亲手转动并贴上相应节气的自然物(如谷雨茶叶、霜降落叶)
- 区角活化:设立”非遗小作坊”——投放皮影戏台(可用白色kt板自制)、油纸伞绘制材料、活字印刷模具(用橡皮章代替),幼儿每周可轮换体验
- 生活浸润:用餐时播放《高山流水》背景音乐;午睡起床用编钟音效;签到台设置”十二时辰”打卡表(如辰时签到画小龙)
典型案例: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戏曲长廊”,将京剧脸谱分解为几何图形,幼儿可自由组合创作新”脸谱”,既保留传统元素又激发创造力。
二、课程设计:游戏化教学四步法
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提出的”玩中学”模式非常适合传统文化教学:
第一步:悬念导入
- 用”月光宝盒”教具(内有剪纸、绳结等物品)引发探究兴趣
- 讲述《仓颉造字》故事时突然”断电”,让幼儿用身体模仿甲骨文
第二步:多感官体验
- 嗅觉:闻艾草、桂花等传统香材
- 触觉:蒙眼触摸陶俑复制品猜用途
- 动觉:用大型积木搭建”迷你长城”
第三步:当代创编
- 将《三字经》改编为rap节奏
- 用乐高再现”清明上河图”场景
- 给兵马俑设计微信朋友圈(画表情包)
第四步:生活延伸
- 在家和父母玩”传统美食bingo”游戏
- 用抖音拍摄”我家传家宝”小视频
- 组织”跳房子大赛”融入八卦方位认知
三、节庆活动创新设计公式
日本幼教专家津守真提出”节日是童年最好的礼物”,我们可以:
传统元素 × 现代形式 × 儿童视角 = 爆款活动
案例示范(中秋节):
- 科学:用奥利奥饼干模拟月相变化
- 语言:创作”玉兔微信聊天记录”
- 艺术:用锡纸做”现代版月光镜”
- 社会:开展”月饼包装改造大赛”
- 健康:”嫦娥奔月”障碍赛(平衡木当鹊桥)
四、家园共育妙招
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强调:”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打破园墙。”建议:
- 开设”祖辈课堂”:邀请爷爷奶奶展示打中国结、写毛笔字
- 制作”传家宝漂流日记”:每个家庭分享一件传家宝的故事
- 发起”老游戏新玩法”挑战:家长教跳皮筋,幼儿改编成健美操
特别提醒:避免陷入”复古主义陷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指出:”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穿越回古代,而是用传统智慧解决现代问题。”比如在开展茶道活动时,可以讨论”怎样用emoji表情记录茶的味道”。
记住,衡量传统文化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只有一个:孩子们是否在笑着说”再来一次”!当传统不再”传统”,当文化变得”好玩”,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