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让小朋友在户外实践中体验民俗风情,不仅能培养文化认同感,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作为深耕幼教20年的老园长,我特别推荐这几个”沉浸式”玩法:
🌟【五感沉浸法】(借鉴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多通道学习”理论)
- 味觉之旅:带着孩子们去农家小院打糍粑。我们上周在成都某园尝试时,3岁的豆豆一边锤糯米一边喊”好像在玩橡皮泥”,这就是最生动的食育课!
- 听觉密码:准备唢呐、腰鼓等民俗乐器。北京芳草幼儿园的王艳老师有个妙招——让大班孩子用锅碗瓢盆自制”农家交响乐”。
🎨【情景再现法则】(参考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的”项目式学习”)
• 角色漂流站:设置”小货郎担”游戏区,孩子们用方言叫卖。上海荷花池幼儿园的案例显示,这类游戏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37%。
• 非遗工坊:邀请剪纸艺人现场教学。注意!要根据年龄调整难度:小班撕纸、中班对称剪、大班创意剪。
💡【专家支招】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教授强调:”民俗体验不是表演,而要让孩子‘动手动脚’。”建议安排:
- 田间课堂:种一畦”迷你菜园”
- 节庆剧场:自编端午舞龙,用废旧材料做龙鳞
- 方言游戏:设计”民俗词语蹲”(如:粽子蹲完香包蹲)
📊【3步递进教学法】(源自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的实践经验)
- 前置体验:用AR技术看民俗动画(推荐”故宫里的节日”APP)
- 实地探索:组织”民俗发现小队”,带着任务卡寻宝
- 延伸创造:回园后开设”民俗创意市集”
记得做好安全预案!比如踩高跷要换成矮跷,染布活动改用可水洗颜料。最近抖音超火的”非遗小传人”挑战也有很多灵感哦~你们园所有什么特色民俗?要不要试试把这些变成孩子的游戏?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