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减”政策下幼儿教师教育引导方法的新要求,确实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团队的最新调研数据,我为大家梳理了以下几点关键要求:
✏️核心变化在于”三个转型”(引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教授观点):
- 从”知识灌输”到”游戏浸润”的转型
- 典型案例:上海名师应彩云老师的绘本游戏课程,将数学概念完全融入角色游戏
- 建议每周保证25小时以上自主游戏时间(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从”统一教学”到”差异发展”的转型
- 推荐使用”观察记录三步法”(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提出):
① 定点观察→② 拍摄视频→③ 分析成长线索 - 北京五色土幼儿园的”个性化成长档案”值得借鉴
- 从”结果评价”到”过程赋能”的转型
- 可借鉴深圳实验幼儿园的”优师教研”动态评价系统
- 避免使用”小红花”等物质奖励(参照南师大虞永平教授建议)
🆕最新研究方法推荐:
- “自然情境观察法”(借鉴日本藤永保教授的临床保育理论)
- “学习故事评估法”(新西兰引进的叙事性评价)
- “游戏检核表”(参考华东师大周兢教授的PCER指标体系)
💡给教师的实操建议:
• 每日记录3个”哇时刻”(儿童意外表现)
• 建立”材料超市”替代统一教具(参考安吉游戏模式)
• 开发”家庭游戏盒子”实现家园共育(借鉴浙江特级教师俞春晓的做法)
特别提醒:今年9月将实施的新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特别强调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支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这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建议教师们重点关注:
✓ 游戏中的随机教育契机捕捉
✓ 低结构材料的创新使用
✓ 儿童表征行为的解读能力
如需具体案例分析或教研方案设计,可以进一步交流讨论。也欢迎分享你们园所在实践中的创新做法!
【思考题】当家长质疑”幼儿园整天玩不学知识”时,您会如何用专业又接地气的方式回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