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双减”政策下幼儿教师如何重构”家园共育”新生态?(附实用沟通策略)
在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幼儿教师的家长沟通工作确实面临着全新挑战和机遇。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的指导意见,我认为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双减”引发的家园沟通新转向(数据支撑)
- 沟通内容转型
•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2023年调查显示,76%的家长对”幼小衔接的科学方式”存在认知偏差
• 建议采用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提出的”游戏观察记录法”,通过短视频记录幼儿自主游戏片段,直观展示发展水平 - 沟通形式创新
• 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首创的”5分钟微沙龙”模式(每周定点开展专题交流)
• 可借鉴上海芷江中路幼儿园研发的”儿童发展雷达图”可视化工具
二、四大核心沟通策略(实操指南)
- 建立”成长档案袋”沟通法
- 包含:游戏故事本+作品集+语音日记
- 案例:南京鹤琴幼儿园使用的”活教育”记录系统
- 创设”问题解决工作坊”
- 每月聚焦1个教养痛点(如电子产品使用)
- 采用”世界咖啡”研讨模式(杭州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研发)
- 开发”家庭游戏资源包”
- 包含:材料清单+指导卡片+反馈表
- 推荐参考上海游戏教育研究所周念丽教授的”一物多玩”方案
- 实施”发展性评价沟通”
- 采用”三明治反馈法”(优点+建议+期望)
- 可使用香港大学李辉教授研发的”幼儿发展性评估量表”
三、新媒体工具的创新应用
- 企业微信家校群:设置”育儿锦囊”定时推送功能
- 抖音教育号:发布”1分钟育儿妙招”系列短视频
- 小程序运用:推荐”优师教研”家园共育模块
特别提醒: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教授强调,要警惕沟通中的”教育焦虑转嫁”,建议教师掌握”积极倾听-共情回应-科学引导”的沟通三部曲。
【延伸工具】
- 《3-6岁儿童发展观察指引》(教育部发布)
- “家园沟通话术锦囊”(可关注”读懂儿童”公众号获取)
- 儿童行为解码工具包(华南师大自主研发)
当前最前沿的沟通模式是北京十一学校幼儿园实践的”成长合伙人”制度,将家长纳入课程建设委员会,值得参考借鉴。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