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教育公平保障行动中,幼儿教师作为一线教育实践者,可以通过以下专业路径深度参与:
一、构建”动态资源循环网”(DRCN模式)
借鉴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提出的”资源流动生态圈”理念,教师可建立:
- 教具漂流站:按蒙台梭利教具分类法制作便携式教具箱(如感官箱/语言箱),定期在区域园所轮转
- 数字资源银行:参照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的”CPEP儿童发展评估系统”,共享个性化活动方案
- 教师技能交换站:深圳莲花二村幼儿园首创的”特长教师走教制”值得推广,建立区域教师专项能力档案库
二、实施”三阶干预教学法”
- 初级补偿阶段:运用美国HighScope课程中的”计划-工作-回顾”循环,为资源薄弱园所设计低成本高效益活动
- 中阶提升阶段:移植安吉游戏中的自然材料运用法则,开发本土化教玩具
- 高阶创新阶段:借鉴瑞吉欧的项目教学法,建立跨园所的”儿童工作坊”联盟
三、创建”四维评估反馈机制”
- 空间维度:参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幼儿学习环境评估量表”(ECERS-R)进行环境审计
- 时间维度:采用新西兰”学习故事”评估法建立儿童发展追踪档案
- 材料维度:运用日本鹤田实验幼儿园的”教具使用效能雷达图”
- 人际维度:引入香港大学李辉教授的”师幼互动质量评估矩阵”
典型案例:杭州西湖区幼教集团推行的”1+N资源卫星模式”,骨干教师每周2天驻点乡村园,带动形成包含78种低结构玩法的”百宝资源箱”,使区域园所教具使用率提升300%。
特别建议:教师可申请参加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公平教育先锋计划”,获取由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团队研发的《资源公平化实践指南》及配套培训课程。
这种参与方式既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又能切实突破资源壁垒,使教育公平真正落实到每日的师幼互动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