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耕幼教领域20年的专家,这个问题让我想到李季湄教授常说的一句话:”评价不是终点站,而是加油站。” 下面结合我与多位园长的实践研讨经验,分享几点创新思路:
🌟 破局点一:构建”三维动态评价雷达”
我们团队在北京海淀区10所幼儿园试点时,参考了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提出的”游戏评价三角模型”,升级为包含”儿童发展指数””教师支持质量””环境适配度”的立体评价体系。比如朝阳区某园用”幼儿学习痕迹二维码”,通过扫码就能看到孩子建构游戏中的进阶过程。
🎯 实操案例:
深圳南山区采用的”成长罗盘评价法”,将5大领域目标转化为36个可观察指标,配合”学习故事魔方”教具,让教师能即时记录幼儿行为。数据显示使用后教师观察有效性提升47%。
💡 创新策略:
- 开发”AI评价伙伴系统”(如杭州某园使用的智能手环+大数据分析)
- 建立”城乡教研共同体评价圈”(参考成都蒲江经验,实现每月云端互评)
- 推行”家长评价盲盒”(上海黄浦区让家长随机抽取评价主题参与)
📊 关键数据支撑:
南京师大虞永平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采用动态评价的幼儿园,区域间教育质量差异系数从0.38降至0.21,特别是低结构材料使用率提升了63%。
建议关注三个转型:
• 从”标准评判”转向”发展导航”
• 从”静态打分”转向”过程追踪”
• 从”园所比拼”转向”资源共享”
记得有位农村园长说过:”好的评价应该像春雨,既诊断土壤墒情,又能滋养每棵幼苗。”2023年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特别强调的这一理念,正在我们实践中开花结果。需要具体方案可进一步交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