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最近我在参与北京市某示范园的教育督导时,园长张敏(学前教育学科带头人)就反复强调:”规范不是束缚,而是专业发展的GPS导航系统。”下面我从六个维度帮大家拆解这个问题,结合最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23修订版)》的要求:
🌟 规范落地的”三明治法则”(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念丽教授提出的方法论)
- 顶层设计层:建议建立”规范对照清单”,比如上海特级教师徐则民团队开发的《教育活动合规性核查表》,涵盖目标设定、内容选择、组织实施等7个指标
- 过程实施层:采用”反向设计法”(北师大霍力岩教授推崇的),从《3-6岁儿童发展指南》目标倒推活动设计
- 效果评估层:参考深圳实验幼儿园刘凌园长倡导的”三维评价模型”(儿童发展维度、教师专业维度、规范符合维度)
🎯 具体实施中的创新案例:
• 南京鼓楼幼儿园开发的”规范创意卡片”(把枯燥的条文转化为可视化操作图示)
• 成都第五幼儿园的”规范戏剧工作坊”(通过情景剧演绎规范应用场景)
• 杭州西湖区教研团队设计的”合规性闯关游戏”(用游戏化方式内化规范要求)
📌 特别要注意的三大雷区(基于教育部2023年专项督导报告):
- 避免”表面合规”:比如某园为符合户外活动时长要求,简单堆积体育活动时间
- 警惕”创新越界”:如某机构引进国外课程时忽视《幼儿园工作规程》基本要求
- 防范”评价失真”:部分园所过度依赖标准化评价工具
💡 我给年轻教师的实践建议(曾在海淀区教师培训中获得97%好评率):
- 每周”规范聚焦”:选定1条重点规范深度研究
- 建立”合规创意本”:左边记规范要求,右边画思维导图
- 组织”合规头脑风暴”:和同事玩”规范+创意”的词语接龙游戏
记得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说过:”最高水平的教育规范执行,是让规范长在教师的专业直觉里。”建议老师们可以尝试”规范内化三步走”:开始时刻意对照→中期能灵活运用→最终达成专业自觉。最近观察到深圳实验幼儿园的教师们在规范框架下创作的”诗词遇上建构游戏”案例就特别精彩,充分证明规范与创意完全可以相得益彰!
需要具体某个领域(如安全规范、课程规范等)的细化方案,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探讨~ ✨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