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课题研究这样做】让教育质量提升看得见!🌟
作为深耕幼教领域15年的研究者,我发现许多老师在课题研究时容易陷入”为研究而研究”的困境。今天结合华东师大华爱华教授的”行动研究法”和北京六一幼儿园园长曹春香的实操经验,分享一套让课题真正助推教育质量的”五步螺旋法”!
🔍 STEP1 找准真问题——从”蚂蚁视角”出发
✅ 典型误区:选题过于宏大(如”传统文化课程开发”)
✅ 破解策略:
- 用”三问法”聚焦:这个问题让我失眠了吗?园所每周都在讨论它吗?解决后能让孩子有可见变化吗?
- 案例:深圳梅林一村幼儿园发现”过渡环节幼儿消极等待”问题,最终产出《”碎片时间”游戏化改造》课题
📚 STEP2 文献梳理解锁新姿势
✔️ 必看最新权威:
-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园课程建设》
- 南京师大虞永平团队《项目化学习在幼儿园的100个切入点》
✔️ 创新做法:建立”文献扑克牌”(把核心观点写在卡片上玩分类组合游戏)
🧩 STEP3 调研诊断要有”儿童镜头”
▶️ 进阶工具推荐:
- “马赛克方法”(英国Clark教授提出):通过儿童拍照、地图制作、访谈等多维度收集证据
- “微格分析表”:对10分钟活动片段进行编码分析(如师幼互动类型、幼儿深度学习表现)
🚀 STEP4 行动研究牢记”PDCA循环”
🔥 北京芳草幼儿园经典案例:
- Plan:针对”户外游戏材料投放低效”制定阶梯式投放方案
- Do:第一周投放5种基础材料+手机录像
- Check:用《游戏深度观察量表》分析视频
- Act:第二周增加2种可变性材料+教师隐性指导策略
📊 STEP5 成果转化做好”三明治模型”
🍞 底层:可视化过程性资料(幼儿成长档案、教师反思日记)
🥩 夹心层:可复制的工具包(如《区域活动观察工具箱》《家长沟通话术锦囊》)
🍞 顶层:理论创新点(例:提出”三叶草式师幼互动模型”)
💡 特别提醒:
今年教育部重点课题方向包括”AI赋能个性化教育””敏感期精准支持”,建议结合《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选择切口。
行动TIP:
明早就可以做这三件事——
1️⃣ 翻看本周观察记录找出最高频问题词
2️⃣ 在知网搜2篇近3年核心期刊相关论文
3️⃣ 约搭班老师喝咖啡做次”课题头脑风暴”
记得:好课题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你准备先从哪个环节突破呢?欢迎留言探讨~
📚 延伸推荐:
《爬上豆蔓看自己》(徐则民)
《幼儿教师的研究方法》(日本 大宫勇雄)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