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幼教同仁们~我是专注于国学幼教创新的圆圆老师!今天要和大家分享如何把二十四节气玩出”新国潮”,让课程既能传承文化,又能成为园所特色IP!
🌟【为什么节气课程能成爆款?】🌟
1️⃣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要求
2️⃣ 北师大霍力岩教授团队研究表明:节气活动能提升幼儿”自然观察智能”
3️⃣ 深圳某示范园数据显示:系统开展节气课程后家长满意度提升37%
🎨【5大招打造网红节气课】🎨
1️⃣ 沉浸式环境创设(低成本高颜值)
✅ 节气走廊:用麻绳+幼儿作品打造可变式主题墙
✅ 自然角改造:每个节气更换特色农作物(谷雨种豆/小满养蚕)
✅ 光影剧场:用宣纸+枯枝做皮影戏台(参考安吉幼教模式)
2️⃣ 五感体验活动设计(超强互动性)
🍂 立冬:盲摸百宝箱(松果/板栗/枯叶)+煮养生水果茶
🌸 惊蛰:自制”春雷鼓”(奶粉罐DIY)+ 昆虫旅馆搭建
🌧 雨水:户外”踩水坑大赛”+ 水墨晕染实验
3️⃣ 家园共育创新玩法(刷屏朋友圈必备)
📱 亲子任务卡:”白露收清露”晨间采集挑战
🎥 抖音小剧场:幼儿扮演节气精灵(3分钟短剧)
🍵 养生便当日:寒露时节自制冰糖雪梨盅
4️⃣ 跨学科整合方案(STEAM理念)
🔬 春分:竖蛋实验(科学)+对称画(艺术)
📊 冬至:日影测量(数学)+九九消寒图(语言)
北京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特别强调这种整合式学习价值
5️⃣ 文创周边开发(提升课程附加值)
🎁 节气徽章收集系统
📖 幼儿手作《我们的节气日记》
🎶 原创节气儿歌MV(可制作成二维码挂饰)
💡【3个避坑指南】💡
❗避免说教化:用”小雪团绒毛兔”代替直接讲物候知识
❗拒绝形式化:深圳名师王秋建议每月深度做1-2个节气
❗警惕同质化:可结合本地特色(如沿海园所加入渔汛文化)
🎯【效果评估TIP】🎯
👉🏻 建立”节气护照”成长档案
👉🏻 使用”学习故事”评价法记录典型事件
👉🏻 开发数字化评价系统(如问卷星家长反馈)
最新案例分享:南京某园通过”霜降采菊”项目活动,不仅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更带动周边社区老人参与课程,真正实现了代际共学!
各位老师最想尝试哪个节气的创意活动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记得收藏这篇干货满满的指南哦!📚
(附赠资源包:200+节气环创素材/30个经典活动方案/专家讲座视频,关注后回复”节气宝藏”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