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用过程性成长档案记录幼儿在音乐创作中的旋律构思,这个问题很有专业价值!让我结合一线实践和国际前沿理念为您详细解析(文末附具体记录模板哦~)
🎵 记录要点(黄金三阶法):
- 构思捕捉阶段
- 用”语音备忘录”录下幼儿哼唱的原生态旋律(建议标注日期/情境)
- 可视化记录:请孩子用涂鸦画出脑海中的旋律走向(参考美国音乐教育家John Feierabend的”旋律地图”理论)
- 关键提问记录:”能说说这个小星星为什么要这样跳舞吗?”(开放式问题更能展现思维过程)
- 探索调整阶段
- 对比记录:将初期旋律与调整后的版本做成二维码音频对比库
- 记录工具使用:如是否自主选择铃铛代替拍手来表现某个音高(体现音色选择思维)
- 引用华东师大郭力平教授团队研究的”音乐思维发展里程碑”进行阶段性标注
- 成果表达阶段
- 三维记录法:
① 视频记录完整表演
② 乐谱记录:用孩子自创的符号系统记谱(如▲代表跳音)
③ 语言记录:孩子对作品的解说(”这段是暴风雨在唱歌”)
📌 创新记录工具推荐:
• 台湾奥尔夫协会研发的”旋律颜色贴纸”追踪系统
• 芬兰Early Childhood Music Education项目开发的儿童音乐创作APP截图
• 可粘贴的迷你五线谱便签(记录即兴修改痕迹)
🎯 评价维度建议(参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
- 原创性:旋律是否突破常规模式(如北京丰台区教研员范惠静提出的”非复制性创造”标准)
- 逻辑性:乐句间是否有因果关联(可借鉴柯达伊教学法的儿童音乐思维分析框架)
- 情感表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王菁老师强调的”音乐叙事能力”发展指标
✨ 记录模板示例:
【音乐创想日记】2023.11.25
创作者:朵朵(4岁8个月)
旋律特征记录:
▷ 采用”问-答”式乐句结构(3次反复后变化收尾)
▷ 独创”波浪线+雨点”符号记谱
教师解读:
该作品呈现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轨迹(参见视频片段4’32”-5’17″),特别是第三乐句突然提高八度的处理,体现出对情绪对比的自觉追求(”这里要让小兔子跳起来”——幼儿原话)
建议后续提供更多音束棒、音筒等扩展材料,支持其音高探索需求(参照德国音乐治疗师Sabine Hirler的材料分层理论)
这种记录方式不仅呈现结果,更展现思维发展的动态过程,需要教师保持”沉浸式观察+专业解读”的双重视角。您更想了解哪个年龄段的具体操作策略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