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教师在幼小衔接阶段的专业成长问题,我特别赞同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提出的”双向奔赴”理念——不仅要向下扎根了解幼儿发展规律,更要向上延伸掌握小学低段教学特点。结合我多年一线指导经验,分享几个实用策略:
一、构建”三维知识图谱”(具体可操作方案)
- 纵向知识轴:
- 精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小学课程标准》对比手册(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对比解读版)
- 建立”关键能力发展追踪表”,比如将前书写能力细分为17个发展阶段
- 横向资源网:
- 每月参与”小幼联合教研”(深圳莲花幼儿园的1+1+1模式很值得借鉴:1天小学课堂观察+1次联合备课+1个衔接案例研讨)
- 使用”知识云盘”分类保存优秀资源(例如南京实验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资源包”包含200+个过渡游戏案例)
- 实践方法论:
- 掌握”教学行为转化技术”,比如把小学的”课堂发言”转化为幼儿园的”分享圈活动”
- 开发”桥梁课程”,像上海市安庆幼儿园的”神奇的十分钟”微课系列就很有创意
二、创新研修模式(年轻教师会喜欢的成长方式)
✔️ 沉浸式研修:
- 开展”小学教师体验日”,全程参与小学晨读、眼保健操等环节
- 组织”课堂对比录像分析”(同一教学内容在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实施对比)
✔️ 数字化学习:
- 关注李季湄教授团队的”幼小衔接慕课”
- 使用”课堂行为分析APP”(如ClassDojo)记录幼儿专注力时长
✔️ 游戏化成长:
- 设计”教师能力升级闯关游戏”,每掌握一个新技能解锁徽章
- 举办”衔接金点子大赛”,获奖方案直接应用于实践
三、特别提醒要避免的三大误区(来自成都第十六幼儿园的跟踪研究):
❗过渡强调知识准备(他们的研究发现过早写字的孩子三年级后优势消失)
❗盲目模仿小学课堂(会破坏幼儿探究兴趣)
❗忽视心理适应准备(分离焦虑转化而来的”橡皮综合征”值得关注)
建议老师们建立自己的”衔接成长档案袋”,记录:
- 每周1次的小学生行为观察笔记
- 每月2个过渡性活动案例
- 每学期3份幼儿成长追踪报告
最后分享北京芳草幼儿园刘颖园长常说的一句话:”好的幼小衔接不是给孩子背上知识的行囊,而是装上探索世界的翅膀。”期待每位老师都能成为孩子求学路上的智慧引路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