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暖人间草木香,情满“陶园”春意浓。4月10日至12日,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做温暖而温馨的乡村教育高县实践”现场推介会暨“卓越课程”高峰论坛在宜宾市高县翰笙文体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四川18个市(州)及黑龙江、吉林、江苏、辽宁、甘肃、河北、云南、贵州、山东、重庆、福建等省(直辖市)的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中小学、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近600人,为着共同的教育信仰、价值取向、人生追求,满怀教育深情与激情,跨越山海,齐聚“丝路茶乡、红色高县”,共赴一场春天的约定。
十二届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十一届 、十二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原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赵振铣;四川省政协办公厅正厅级干部,四川省政协教育委员会原专职副主任,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席晓艳;中共高县县委副书记、高县人民政府县长张锡恒;宜宾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田贵荣;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兼课题办主任、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政协教育智库专家杨东;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农村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汤勇;贵州传媒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蒋刘恩;营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华;南充市高坪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唐永强;高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波;高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廖莉;高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苏德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刘云杉;南充市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南充市教育局原副局长申庆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区教育党工委书记宋雨洮;犍为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段礼富;江安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肇林;南充市高坪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洪伟;营山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何继东;河北威县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延锋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理事长汤勇主持开幕式。
最芬芳的灵魂相遇在最美的季节、最美的高县。4月11日8时许,高县翰笙文体中心展厅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与会人员互致问候,观看浏览,驻足凝视,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和视角感受着、品鉴着高县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教育景象,整个展厅散发着人性光辉、智慧光芒,弥漫着温暖与温馨。
8时30分,翰笙文体中心翰笙剧场座无虚席,一场教育思想盛宴正式启幕。会场大屏幕播放着高县教育发展专题片——《温暖而温馨的高县教育》,全面展现了高县教育近年来砥砺奋进收获的丰硕成果,描绘了高县教育在新时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高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锡恒,宜宾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田贵荣分别致辞,对与会领导、专家、嘉宾、老师表示热忱欢迎,对大会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致辞情真意切,洋溢着宜宾、高县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和执着坚守,彰显出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推动地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与蓬勃豪情 。
开幕式上为新发展的会员单位、理事单位进行授牌,对荣获“巴蜀教育读书人物”“巴蜀卓越课程”“巴蜀书香校园”“巴蜀美丽乡村学校”“巴蜀美丽乡村教育示范区”称号的个人和单位进行颁奖。
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赵振铣发表讲话。赵振铣会长对农村教育专委会给予:“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火种撒遍广袤乡村,把乡村教育搞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的高度评价。他指出,高县教育走出了一条乡村教育的活化之路、未来之路、幸福之路:一是走出一条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新路子;二是走出一条特色独具,卓越课程研发新路子;三是走出一条非遗传承,校园文化建设新路子;四是走出一条乡村教育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新路子。他提出,实现学陶师陶的守正与创新、乡村教育困境的突破与突围,一是迎接困难挑战,要有在破局中创新局的信心和勇气;二是面临发展机遇,要有在适变中求创变的智慧和能力;三是面对教育未来,要有在守正中谋发展的视野和格局。赵振铣会长的讲话振聋发聩,切中要点,发人深省,使大家深受启发。
高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苏德强作了题为《以爱为底色 绘就乡村教育温暖画卷—高县做“温暖而温馨”乡村教育实践》的经验报告。他从“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打造温暖家园”“以人为本,教学相长,打造温馨教育”“社会各界,鼎力支持,营造温馨氛围”三方面报告了高县教育在陶行知思想指引下的经验做法、发展成果以及未来构想。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以视频方式作了题为《乡村教师的教育自信》的主旨报告,朱部长从“来自乡村的我们”“我们的成长故事”切入,结合自身成长分析了乡村儿童成长的环境优势和乡村教育的资源优势,分析了儿童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样态以及如何开展乡村教育。并从构建乡村儿童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挖掘、开发和利用乡村教育资源去实现乡村教师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身份自信、创新自信和专业自信。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刘云杉教授作了题为《把种子“埋在地里”还是“连根拔起”?——教育如何打开乡村孩子的世界》的主旨报告。刘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AI时代的学生现状、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困境与挑战。针对孩子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生命无意义感等问题,提出了需重新认识乡村和重构乡村教育的现实命题。从孩子的镜像人生:虚与实、真与假、自我与世界等问题分析入手,谈困惑,谈破局;从星火燎原、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源头活水等方面谈看法,提方案,谈重建。刘教授的报告既具理论高度,又具现实意义,给与会人员以深度思考。
主旨报告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东主持。
五个平行论坛,23位嘉宾分享了他们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在学陶师陶践陶中的经验与做法。
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卓越课程”论坛上,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语文高级教师李小燕分享了《植根文化土壤 漫溯素养诗行—卓越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四川省大邑县潘家街小学副校长蒋金分享了《美好教育视域下“135·小槐树成长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辽宁省朝阳县木头城子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赵国彬分享了《“阅读+”为村小发展破局》;四川省泸定县得妥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君分享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卓越课程设计与实施框架—以泸定县得妥镇中心小学校为例》。论坛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刘先余主持。
在“以课程变化促进课堂的变革”论坛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冯丽敏分享了《以课程构建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变革的路径探索》;四川省大邑县潘家街幼儿园园长杨娟分享了《图示引领—从发现儿童开始的课程变革》;甘肃省岷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瀚分享了《理想课堂建设的五要素及路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和平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唐兴爱分享了《构建“136”思政课程体系,打造“六化”思政课堂》;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中学党总支书记刘应琼分享了《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学校课程建设—以北川永昌中学“走心”德育课程建设为例》。论坛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胡定云主持。
在“AI时代的课程趋势与转型”论坛上,云南省金平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家平分享了《AI时代的校本课程实践与探索》;四川省阆中市教研室正高级教研员王丽君分享了《AI时代的课程革命:重构未来教育的DNA》;四川省大邑县北街小学专职副书记付凯宇分享了《智启未来:AI 赋能下的北小教育变革与实践》;四川省南充市教育技术装备所所长王岭分享了《人工智能教育场景应用的思考与实践》。论坛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唐磊主持。
在“推进卓越课程,落实五育并举”论坛上,四川巴中经开区黄家沟实验小学校长张鹏成分享了《给孩子一把开启未来的钥匙》;四川省蓬安县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罗敏分享了《活动育人构建全景式成长生态圈》;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校长李民霞分享了《课程赋能 “育”见美好》;四川省大邑县实验中学副校长任冠强分享了《构建卓越课程 落实五育并举——以劳动课程为例》;四川省高县硕勋中学校党总支书记余华勇分享了《激活教师生命状态 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平主持。
在“建构卓越课程,促进区域良好教育生态”论坛上,山东省聊城市莘县教育局副局长高光分享了《县域乡村学校课程建设实践探索》;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局长宋雨洮分享了《回归常识传递教育温度 共读共写编织育人情怀》;受福建省霞浦县教育局局长杨马杰的委托,霞浦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墨分享了《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与教学新变革》;四川省犍为县教育局局长段礼富分享了《教育强国 县域振兴之生态构建—巴蜀美丽乡村教育示范区犍为实践》;贵州传媒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贵州省黔西市教育局原局长蒋刘恩分享了《着力生态 静待卓越》。论坛由汤勇主持。
4月11日下午,与会人员分三条线路参观了高县13所城乡学校。罗场镇翰笙小学充分挖掘蚕桑文化、茶文化等,编制校本课程,孩子们在种桑、养蚕、煮茧、抽丝等实践活动中获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文江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穿着民族服饰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挑起锅庄、竹竿舞,烙铁文化、农耕体验园、种养殖场的呈现,让参观人员赞不绝口,整个校园弥漫着乡土气息与朴素的味道;第一实验小学的楼道文化、教室文化等,用孩子们的作品装扮楼道、扮靓教室,装饰孩子们的心灵,葫芦丝等社团表演娴熟,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信与乐观;实验二小校园布局科学合理,设施完善,劳动实践基地、花卉园、种植园以及高大上的校园文化让人耳目一新,书法、绘画、机器人、滑冰、竖笛、合唱、大课间等社团活动成果的展示展演,可见他们做本真教育的用心用情。罗场镇幼儿园将“爱”和“美”文化渗透到日常管理、环境创设、课程建设等多个方面;高县硕勋中学依托红色资源,形成了“讲、写、绘、演、承”为主线的红色课程;硕勋小学把川剧与红色文化融入课间活动;高县中学办“竞和相融,多元发展”特色学校;沙河镇幼儿园打造“自然教育”特设品牌,为幼儿创设了“自然、生态、野趣”的温馨环境;高县沙河实验小学开发32门“博雅课程”;庆岭镇中心小学动感篮球、羌绣社团、请春酒等将地方特色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来复镇大屋村幼儿园构建了每日“校园课程”、每周“家园课程”、每月“田园课程”;硕勋幼儿园将长征主题户外游戏区融入红色精神体验、文化墙展示本土及中医药文化等。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校校有看点,给参观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校园的生动与灵动,是生命的勃发与生长。
4月11日晚,瀚笙剧场舞台幕布徐徐展开,高县《温馨教育 筑梦成长》艺术教育成果汇演在第二实验小学激昂的管乐合奏中正式开始。节目分三个篇章:“文化溯源,古韵新风”“时代礼赞,青春风采”“家国情怀,教育新篇”。节目素材来源于生活,来自于本土,主题鲜明,旋律悠扬,场景宏大,美仑美幻,师生自导自演,精彩不断,掌声不断,赢得与会专家、嘉宾、老师广泛好评。北京大学刘云杉教授发自内心的认可,“在北京都没有看到这么本朴、酣畅的师生艺术展演”。这场汇演展示了高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出高县师生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高县教育蓬勃发展的良好生态。
诗人,作家,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江苏省苏州十中原党委书记校长柳袁照为高县小学六年级献上了一堂赋予诗意的写作辅导课《AI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与行走?》,柳老师从自己是一位诗人、作家、语文老师、校长,是一个看图说话的人说起,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与世界对话,与文本、与自己、与自己的内心以及当下的人工智能对话,让学生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就说什么,写什么,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表达,学生在看图说话中得到了诗性之美、人性之美的熏陶和感染。柳老师的课堂贯穿了“从看图说话开始”“我的阅读观”“在阅读文本中获得灵感”“在阅读世界中获得灵感”“阅读经典,创造自己的经典”“养成习惯”等关于阅读写作的路径和策略指导,他的课堂是一堂生动灵动的课堂,是一堂思维活跃、充满智慧与诗性的课堂。
江苏省教科院研究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组专家、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明远教育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中文大学( 深圳 )当代教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成尚荣作了题为《课程教学改革深化的方向、突破和走向》的专题报告。84岁高龄的成老先生,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成老先生以“永远的陶行知”“说不尽的陶行知”“陶行知先生是我们中国民族教育的脊梁”“永远不变的学生”开启了他的报告。成老先生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宏大背景,循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课程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势”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成老先生的报告极具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与会人员深受启发,也为成老先生的教育情怀所感动。
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理事长汤勇作了题为《让教育因为我们而美好》的闭幕报告。汤勇理事长对高县教育“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如花绽放,日新月异,呈现出的良好生态与蓬勃发展态势”给予高度肯定;对因教育行走结缘高县学校,见证高县教育的美丽美好、温暖温馨由衷折服并为之点赞。他对当下教育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需要教育理想”“需要教育信念”“需要教育行动“需要教育智慧”等解决之道。他诠释了面向AI时代的美好教育,应该是顺应天性、涵养人性、培育个性的教育;应该是立足生活本位和能力本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应该是激发兴趣和热情,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的教育;应该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能够自信地走向未来的教育。汤勇理事长的报告,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点燃激情,充满期待。在掌声雷动中,大会圆满闭幕。
专题报告、闭幕式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张平主持。
会议落幕,不是终点,是又一个起点,又一次出发,期待再相聚!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业委员会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