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2025年初中生物学科
五要素课堂优质课竞赛
为进一步推动初中生物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成长,交流我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实践成果和经验,同时为2025年重庆市初中生物学优质课大赛选拔优秀选手,2025年4月7日至8日,江北区2025年初中生物学科五要素课堂优质课竞赛在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隆重举行。本次大赛聚焦核心素养,紧扣新课标要求,展示了一批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为核心的创新课堂案例。
本次大赛由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主办,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生物教研室承办。大赛由江北区统一选定课题,通过区内学校遴选的方式确定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王娜、魏远鹏,重庆市八中宏帆中学校周琪、唐仕杰,重庆市字水中学校杨生华、张嵩萍,重庆市新学道学校王树青,重庆市巴川量子中学校陈欢、冉容,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张廷,共10位教师参赛,江北区生物教研员任志刚组织赛事工作,特邀学科专家滕远王、杨江冰老师共同担任评委。
江北区2025年初中生物学科优质课竞赛赛场
本次大赛以2024年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消化与吸收》为题,10位参赛教师构思巧妙,精心准备,充分体现生物学学科特色,展现了江北区初中生物学教师风采。
1.情境教学 激发兴趣
多位教师采用生活化情境导入,如展示美食图片引发学生对食物消化过程的思考,通过消化不良的案例(如老王因饮食不当导致腹痛)引出课题,部分教师结合 “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等场景,增强学生的代入感,精彩纷呈,充分体现2022年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情境化教学的课程理念。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王娜老师
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魏远鹏老师
重庆市二0三中学校张廷老师
重庆市八中宏帆中学校唐仕杰老师
2.以学为中心 五要素课堂
本次赛课10堂课充分体现江北区所提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五要素,问题驱动、情境体验、合作探究、知识建构、应用迁移,学生活动丰富,分组头脑风暴,提出关于消化吸收的疑问,教师将问题归类为”消化系统组成””食物变化过程””吸收结构特点”三大探究方向;自主构建知识框架,拼图游戏:每组获得消化器官磁贴(食管、胃、小肠等),在人体轮廓图上组装并标注功能,思维可视化:用不同颜色箭头标注”物理消化”(红色)和”化学消化”(蓝色)发生的部位;合作实验探究:模拟淀粉分解(自主设计),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口腔的化学消化”;情景化任务辨认小肠容貌结构;过程性评价:实验设计表、小组讨论记录单、消化系统概念图等。
重庆市字水中学校张嵩萍老师
重庆市字水中学校杨生华老师
3.注重实验探究 强化科学思维
各位选手对课题深度挖掘,注重实验探究。“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是经典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唾液、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理解淀粉的化学消化过程,部分教师优化实验步骤,强调控制变量(如温度、唾液纯净度)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部分选手精心挑选实验材料猪大肠、猪小肠、鸡小肠、抄手皮、馒头,高度丰富教科书实验的实验材料,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联系生活实际传授生物学知识。
重庆市巴川量子学校陈欢老师
重庆巴川量子学校冉容老师
重庆市八中宏帆中学校周琪老师
重庆市江北新学道学校王树青老师
4.情感升华 学科魅力
各位选手精选教学内容,展示生物学学科独特育人价值。从消化系统到健康饮食,从营养吸收到预防肠胃疾病,让学生从消化系统结构出发认识消化系统工作原理,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胃溃疡、小肠息肉等人类疾病,本次赛课让学生充分认识人体结构及其作用,树立了学生合理膳食、爱护身体的价值观!
赛后,江北区初中生物教研员任志刚老师从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实验环节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希望全区初中生物学教师认真研读新教材,精心上好每一堂生物课。
本次大赛虽已圆满落幕,但各位选手始终将赛课活动作为专业成长的重要契机,以饱满的热情全情投入,充分发挥教研共同体优势,深入研读教材、反复打磨课例,既精准把握课标内核,又系统分析教材结构,通过创新教学设计为新课标落地落细探索科学路径,更为江北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供稿:生物教研室李婕
编辑:向韵霏
审校:蔡乐、秦皙、杨琪
审阅:秦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