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成果名称:与儿童共生:农村幼儿园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成果完成者:许芊芊、胡曾莲、赵霞、高吕、罗珍、席燕
所在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南街幼儿园
获奖等级: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2000年始,蒲江南幼团队依托西部农村幼儿园资源,探索并形成了环境、课程与儿童的共生模式,构建了课程目标全面化、资源本土化、内容系统化、实施生活化、评价增值化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走出一条课程建设、文化建设和特色办园自然融合的路径。
22年的真抓实干,形成了农村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自然教育课程模式”,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两次亮相“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获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报道,辐射了近1000所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改革,全国10000多名专家同行莅临参观、驻园跟岗,助推了乡村教育振兴。
一
‘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历程
(一)2000年-2006年:立足本土自然资源,实施自然主题活动改革
基于城市化、高控化等问题,我们立足本园、挖掘资源、聚焦儿童,提出“源于自然”理念。基于儿童兴趣创设环境,移植开花结果、特色鲜明的植物。丢掉传统教材,以“自然主题活动”为突破口进行课程改革。利用园内花草树木、以幼儿问题为中心,逐步形成“做中学”模式下的探索性主题活动。
(二)2007年-2014年:注重环境经验结合,完善自然教育课程理念内容
基于活动零散、内容片面等问题,我们重视儿童在环境中的多种游戏和想法,提出“归于儿童”理念。根据儿童全面发展需要,拓展仅有主题活动,整体规划完善各类活动环境及深入挖掘身边各类资源全面建构课程,凝练“顺应自然、因性而为”的课程理念,形成日常生活、野趣运动、探究主题、自主游戏、节日节气5大版块内容,注重经验的连续性、全面性、关联性和协同性,形成多种活动类型的自然教育课程。
(三)2015年-2022年:建立支持评价系统,形成自然教育课程体系
基于重结果轻过程、重群体轻个体等问题,我们立足个体儿童全面发展、注重和谐共生的共育体系建构,提出“走向优质”理念。用生态哲学整体联系思想引领,加强内容、资源、途径整合,推进前后勤一体化管理,探索家园社协作共育机制;改革员工考评内容,形成融入课程的师幼增值性评价,开发线上评价系统,建立多维联动的支持评价体系,时时处处皆教育、人人都是教育者。
二
‘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举措
(一)提出“顺应自然、因性而为”的课程观
22年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把儿童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自然中探寻教育本质,依循儿童内在自然来创设环境、建构课程,形成“顺应自然、因性而为”的课程观。引导儿童在与环境互动中形成对“自然”三个层次的理解:一是作为教育资源来理解;二是作为教育方式来理解;三是作为教育理念来理解,并基于此提出了本课程思想,即自然性和教育性有机结合、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和谐相融、环境自然和教育自然相得益彰。
(二)重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五大板块内容
基于儿童全面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内容,从“单一的自然主题探索”到“丰富的多种活动类型”再到“全面的系统课程内容”,逐步形成以日常生活、野趣运动、探究主题、自主游戏、节日节气五大版块课程内容,确保幼儿经验的全面均衡。
1.日常生活:正确认识爱护自己,学会自主管理
关注幼儿一日生活,重视生活中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挖掘,利用生活中的点滴事件,让幼儿在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如吃水果环节,投放不同夹子、筷子等,幼儿根据生活墙上的数量提示自主取餐,精细动作、自主管理、数学认知得到发展。
2.野趣运动: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养成终身运动习惯
建构具有自然性和挑战性的户外环境,把各年龄段运动目标蕴藏在环境材料中,幼儿自主选择、自主运动,运动充满“野趣乐”,运动能力不断增强。如每天上午有全园打破年级、班级界线的全园混合型体育活动,下午有针对各年龄幼儿不同运动技能提升的年级自主体能运动;在自由、自主、时间充足的多样运动中,培养亲近自然、乐于探究、喜爱运动的孩子,为终身运动打下了良好的底色。
3.探究主题:用心观察研究事物,根植生命智慧
以儿童身边自然、社会、文化为探究内容,落实儿童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恢复 “人—自然—社会”的彼此联系,实现环境、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如树主题探究中,当幼儿发现园内芙蓉树开变色花时,会关注到身边多样的变色花树,并结合家社资源深入探究,在持续深入的研究中,让幼儿学会珍爱生命、关注生态、爱护环境。
4.自主游戏:坚持回归幼儿、自然,激发想象力、创造力
坚持“回归幼儿、回归自然”的真游戏理念,坚守“自由、 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强调幼儿在游戏中思维、情感的深层次参与和全情投入。如2006年,一次大班幼儿的追逐玩耍,诞生了百玩不厌的“夺旗游戏”,此游戏从“重运动能力发展的追逐嬉戏→融社会性发展的角色交往→助领域目标渗透的全面发展→促身体情感的融通发展”。
5.节日节气:以传统文化活动为载体,感受生活的美好
结合传统、地域文化及幼儿年龄特点,精心筛选富有教育价值的节日节气,强调节日节气“前中后”的全过程参与,让大社会成为探索学习的大课堂。如结合传 统“春节”,将元旦、新年、元宵融合为“新年月”系列活动;元旦期间,开展“制灯笼、剪窗花”等活动;新年期间,开展“包饺子、写春联、送祝福、编灯谜”等活动。
(三)建立全方位融合的线上线下支持评价体系
自然教育是完整的生态教育,真实生活世界是教育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随着课程深入开展,实施人员从行政教师发展到保健医生、花工厨师等,家园社基于日常活动建构协作共育机制,园内外人事物都为幼儿成长提供支持。同时,探索自我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形成动态、持续的系统评价体系。随着管理评价与资源课程的深度融合,“环境自然 教育自然”的独特园所文化得以凸显。
1.构建和谐共生的管理文化
在课程管理中,用生态哲学中整体、联系、开放思想,加强内容、资源、途径等多方面整合,促进家园社、前后勤一体化共育。通过探索,形成家园社课程资源地图,园内外人事物都融入课程;提升了行政的课程领导力;建立起园级活动资源库;梳理形成课程实施指南,确保质量基线。
2.着眼幼儿发展的员工评价
打破传统成人技能评价方式,建立以幼儿学习发展为中心的员工评价视角。并探索形成与课程共生的多样教研,如“前后勤联合教研”“班级1+2 研讨”等,帮助员工把视线转向日常活动中的幼儿,学会看见、读懂、支持幼儿。
3.植根日常课程的幼儿评价
探索开展融于日常课程的真实性表现评价,梳理各类活动中幼儿行为观察指标,提供支架帮助教师看见儿童的学习进程,将教学评估有机融合。借助线上平台,探索形成线上线下结合的系统评价体系,让“观察—分析—反思—改进”自然伴随教育过程,促儿童可持续发展。
三
‘自然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价值成效
(一)成果成效
结合幼儿园课程特点及幼儿整体发展特性要求,南幼团队打破传统“领域”分科教学方式,建构领域融合的“活动”组织方式,把《指南》领域目标自然融入各类活动。
基于活动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改革一日作息时间,形成大版块划分的一日活动安排,合理规划园所活动空间和各类活动频率,让寻常的一日生活具有教育性、发展性、趣味性特质。
同时借助建构、角色、表演、探究等各类游戏,努力打通游戏与现实的联系,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重构了生活化、游戏化的日常课程实施方式,研制形成《自然教育园本课程各类活动实施指南》,为教师实施日常课程提供有效抓手。
(二)社会价值
因研究形成的自然教育课程不仅带动了农村家长儿童观、课程观、教育观转变,而且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课程模式”受到全国同行的广泛关注,先后接待上万名专家同行的驻园跟岗和参观学习,引领1000多所农村幼儿园把生态文明建设“大课题”纳入到育人实践。幼儿园成为“教育部园长培训中心教学实践基地”“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优质幼儿园标准测试”全国首个现场测试园。
由于成果可复制、操作性强,对全国不同层次的幼儿园都有不同推广价值,特别是研制形成的丰富物化成果,如“课程实施指南”“各类活动幼儿行为观察指标”“资源利用实施指南”及《自然教育课程的追寻与实践》《自然的情怀—自然教育探索之旅》等课程专著,为广大农村园因地制宜建构和实施课程提供了有效的经验借鉴。
-END-
图文来源: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优师教研" data-alias="PreschoolTT" data-index="0" data-from="2" data-headimg="http://kejian.youshijiaoyan.com/wp-admin/img.php?img=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fKEIxh3hOmGwKYE4GzKgSS19UefyMZH4Hct2XEAdPvpkZsBnyuM3mGGOYpEOibpe2oKm7dEJLSoVCDUnkkayow/300?wx_fmt=png&wxfrom=19" data-signature="优师教研致力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研究,为区域政府提供科学的学术支持;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幼儿教师发展研究,研究学前专业教师培养体系及教师专业成长。" data-id="MzAxMTMxMDcyNQ==" data-is_biz_ban="0" data-origin_num="127" data-biz_account_status="0" data-verify_status="2"> 推荐阅读
胡华:“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 华爱华:活动区材料如何投放才能促进幼儿发展?
王海英:园本“沉浸式”教研立足于教育实践
解决教师工作中的“真问题”
吴荔红:如何撰写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
冯晓霞:《指南》社会领域要点解读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故事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朱家雄:幼师培训应当把握教师的 “最近发展区”
李季湄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虞永平:让幼儿园课程评价情境化、真实化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编辑:刘诗诗 美术:黄 琳 终审:刘 菁
电子邮箱:327792652@qq.com
联系主编:优师教研(微信同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