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万物生,风暖踏新程。在教育这个百花园里,一花独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自我校“‘六课工程’之备课组内推优课活动”开展以来,活动始终致力于促进教学经验与方法的交流,激发教研活力,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不断赋能教师专业成长,助力我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语文老师潘静宇在《马说》课堂上,带领同学们对文本进行创写、增写、减写、改写,重点聚焦文言文虚词的作用。在琅琅读书声中,同学们品味到了文章言简意赅、意味隽永的独特魅力。
语文老师李莎执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通过多层次诵读,引领学生品味歌行体古诗的形式美与韵律美,感受杜甫诗歌的独特魅力。她以真实历史故事为背景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紧扣文本,由浅入深地体会文中蕴含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语文老师郭雪洁的《山地回忆》一课,从小说阅读角度出发,让学生从山地中的事与人物中感悟孙犁“诗情画意的语言风格”和“精巧别致的故事情节”。她别出心裁地从蓝、黄、红三色入手,为课堂增添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深刻感悟战时军民之间深厚的鱼水情谊。
历史老师王璐在《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的教学中,以“毛泽东”和“井冈山道路”为核心,以“危局—破局— 新局”为主线建构学习框架,通过引入相关历史故事,增强了课堂趣味性,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探索井冈山革命道路的艰苦历程。
历史老师高翔讲授《钢铁长城卫国防》时,通过百年中国外交对比,鲜明展现了我国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他详细介绍国家现代化军队建设的发展成果,并融合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绘制未来武器,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科技强军的爱国意识。
道法老师程欣在《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课堂上,带领学生在泾阳茯茶中探寻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引导学生为茶文化传承积极出谋划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道法老师高晗的《依法履行义务》一课,围绕“归还遗失物品是否应该索要报酬”这一认知冲突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法定义务的内涵,明确履行法定义务的必要性和方法,增强法治观念。课程结尾,以《星光瓶宣言》将法治信仰仪式化,实现了从认知到行动的有效转化。
地理老师宋昕妮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以西安油泼面引入,创设“中哈农业合作考察团”情境,让学生代入角色探索知识。她运用多元教学方法,通过直观呈现、问题导向、小组协作等方式激活学生思维,还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在跨国农业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种植文化自信,树立开放理念和生态担当。
化学老师魏馥雅的《酸碱盐复习课》,通过跨学科融合、探究性学习和思维模型构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皮蛋腌制液成分的探究,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数学老师方由杰在《中点题型复习》中,借助几何画板动态展示与中点有关的几何图形,让学生清晰看到图形变化过程中不变的数学规律,加深了对定理的理解和记忆,极大提升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深度。
数学老师庄莹的《因式分解》一课,课前以小游戏引出整除问题,快速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在 “拼图启智”环节,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几何图形推导代数式,进而归纳出因式分解的定义。本节课充分展现了数学课堂的无限魅力,学生积极思考互动,为数学学习夯实了基础。
物理老师张瑞芝的《牛顿第一定律》以大单元为基准进行设计,以解开“力与运动关系”之谜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感受科学推理的魅力。课堂上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有效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与已有认知常识的冲突中,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事物发展规律,充分落实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老师邹青云以暴风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未雨绸缪的意识,感受家人互相陪伴的温情。通过暴风雨后的重建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人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明白自然灾害虽然带来灾害,但也能让人们更加团结,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看待问题。
英语老师安琦以“博物馆研学”为情境主线,通过“研学旅行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培养阅读能力。她将语言学习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迁移输出,着力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叙事能力双核心素养。
生物老师李静的课程以“试管婴儿——断轨上的星光” 为大情境讲述人的生殖知识,以爱德华兹为布朗夫妇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为主线,让学生以实习医生的角色融入课堂,帮助布朗夫妇解决不孕不育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了解了男女生殖系统,梳理并模拟了生殖过程,增强了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体育老师乔晨阳的《正面双手前掷实心球》,将顶髋、出手角度和高度作为教学重难点,利用横杆和地面贴纸等可视化辅助工具,将顶髋动作以及抽象的角度与高度具象化。同时与信息技术融合,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技术动作,并设置分层任务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避免学生产生挫败感。
体育老师蔡俊的《排球 –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通“游戏化练习”降低初学者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他针对不同学生水平设计阶梯式任务,让学生依据自身素质和技术能力进行自我评定并分组,组内开展互助学习,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保障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真实需求。
美术老师刘子昕的《屋檐之上 —— 神奇瑞兽瓦猫》,以参加学校艺术节活动导入,以宣传非遗策划微型展为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动探索并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制作瓦猫文创。课程展现了云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更多同学了解和关注瓦猫文化,推动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信息老师田文华以别出心裁的趣味游戏拉开课程序幕,精准贴合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授课过程中,他巧妙借助生活实例进行类比,将机器学习原理深入浅出地讲解,化抽象为具象。学生们通过平台演示、分类活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培养了思维能力,筑牢了信息安全意识的坚实防线。
在这场充满活力与挑战的教学竞赛中,全体参赛教师展现出了昂扬的竞技状态与深厚的专业素养,形成了群雄逐鹿、精彩纷呈的激烈角逐局面。经评委组从教学技艺、课堂魅力、专业功底等多维度综合考量,宋昕妮、刘子昕、程欣、李静、方由杰、潘静宇六位老师脱颖而出,成功晋级下一轮。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此次优课评比活动,不仅是一场教学技能的较量,更是一次磨砺自我、相互学习的宝贵机会。期待青年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持续探索实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绽放一路芬芳。
撰稿|寇晓菲
编辑|王舟丹
审核|刘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