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外向型孩子热情、善于与人交流,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常被认为是‘正常’的孩子。
而内向型孩子则常常因为慢热、谨慎,需要时间与他人和环境建立联系,
而被贴上‘胆小’、‘腼腆’等标签。。?
作为内向型孩子的父母,有没有为他/她的未来感到焦虑过??
外向人在台上侃侃而谈;
外向人聚集在一起热闹;
外向人喋喋不休;
外向人总时能吸引关注。
这个世界似乎由外向人主宰。
然而,研究表明,内向者无需模仿外向者的行为,也可以成为优秀的领导者[1]。?
内向和外向型就各有特色。他们就像:
书店vs 咖啡馆
静态艺术展览 vs 音乐会
独自旅行 vs 团队旅行
J.K.罗琳-内向型人格代表
深受全球孩子喜爱的《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
《哈利·波特》的灵感就是在她独自乘坐火车时产生的。
她曾表示自己在独处时最有创造力,而进行团队合作时则不然。
她的成功证明了内向性格的人可以成为优秀的创作者。??
其他的内向型名人:
比尔·盖茨(Bill Gates)
艾因·史坦(Albert Einstein)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
阿黛尔(Adele)
玛雅·安吉罗(Maya Angelou)
莫言
鲁迅
丁磊等
这证明内向性格不仅不会妨碍成就,反而在许多情况下能帮助人们在深度思考、创造性和领导力方面取得卓越的成绩。
事实上,大约60%的哈佛商学院学生认为自己是内向者 [1]?。
社会对内向与外向型人格的理解逐步从单一的偏见走向更加包容和多元的接受 [2-9]?。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到这三点。
01
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认知,要认识到孩子的天性如此。
02
其次,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节奏和行为偏好,切勿揠苗助长或强迫孩子融入。
03
另外,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与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一学就会,一做就废。
很多时候,理论容易理解,但实际操作起来很有挑战。
下面我总结了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和完善。
应对内向孩子的操作手册
1. 过 度 依 赖 父 母
强迫孩子独立,忽视他们的情感需求。
负面影响:导致孩子情感上感到孤单和焦虑,缺乏安全感,影响自信心的建立。
给予适当支持,逐步引导孩子培养独立性,同时尊重他们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刻。
正面影响:孩子会逐渐建立自信和独立性,同时感到在困难时刻有父母的支持,从而减少焦虑感,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举例分析
1:让孩子独立完成简单任务,例如,自己整理书包或选择衣服,并在过程中给予积极鼓励,让孩子在自我成就感中慢慢培养独立的能力。?
2. 人际交往退缩或困难
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孩子情感上感到孤单和焦虑,缺乏安全感,影响自信心的建立。
鼓励孩子与熟悉的小圈子互动,逐步增加他们的社交信心。
正面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逐渐提升,学会在舒适的环境中与他人交往,并逐步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交圈,减少社交焦虑。
举例分析
1:鼓励孩子与一个好朋友一起参加活动,而不是直接要求他们独自参加大型聚会。
2:在家组织小型的游戏时间,让孩子与兄弟姐妹或亲密朋友互动,增加他们的社交自信。
3. 陌生环境寻求支持
负面影响:可能使孩子感到不被理解,导致他们更加退缩,影响适应能力的培养。
鼓励孩子与熟悉的小圈子互动,逐步增加他们的社交信心。
正面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逐渐提升,学会在舒适的环境中与他人交往,并逐步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交圈,减少社交焦虑。
举例分析
1:在孩子初入新学校时,陪伴他们一段时间,帮助他们认识新朋友。
2:当孩子面对陌生环境时,比如第一次参加兴趣班,培训课,或第一次站在舞台上,不敢独自参与时,父母可以陪伴前几次,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慢鼓励孩子独立。。
4. 表现出交际欲望
负面影响:可能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或认为与他人交往是不必要的,进而逐渐失去社交兴趣。
尊重孩子的社交意愿,给予他们必要的社交机会,同时避免过度干扰。
正面影响:孩子的社交技能得到提升,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也更容易在社交场合中找到归属感。
举例分析
1:当孩子表达想和朋友一起玩时,鼓励并安排合适的社交机会。
2:为孩子报名参加他们感兴趣的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小范围内与同龄人互动。
5. 与别的孩子发生冲突
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孩子认为自己无法与人相处,从而产生自卑感,甚至避免解决冲突。
教导孩子如何有效沟通和解决冲突,同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正面影响:孩子学会理解他人情感并通过有效沟通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我解决冲突的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举例分析
1:当孩子与朋友发生冲突时,帮助他们理解对方的感受,并教导他们如何平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2:让孩子学会通过妥协和合作来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社交技巧。
6. 抗拒参与公众场合活动
负面影响:可能加剧孩子的社交焦虑,导致他们对公众场合产生强烈的恐惧感。
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逐步尝试适合他们的社交活动。
正面影响:孩子在逐步适应公众场合时会感到更自信和舒适,避免社交焦虑,建立更强的社交适应能力。
举例分析
1:当孩子被选为主持人后表示对上台表示恐惧,父母可以陪孩子在家里演练,模拟现场,提前熟悉流程,减少陌生感引起的紧张。
2:当孩子孩子拒绝参加非强制性的活动时,尊重他们的意见,告诉孩子如果改变意见,随时可以告知他们,选择权在于他们。
3:如果孩子对参加大型聚会感到不安,可以先在家里举办小型家庭聚会,让孩子逐渐适应与他人互动的情境,或带他们去较小的聚会或活动,以逐步适应。
7. 表现出好奇心
可能导致孩子失去探索和学习的动力,变得不敢提问或追求自己的兴趣。
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孩子失去探索和学习的动力,变得不敢提问或追求自己的兴趣。
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提供适当的资源和引导,帮助他们在兴趣领域深入发展。
正面影响:孩子的好奇心得以激发,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举例分析
1:为孩子提供他们感兴趣的书籍、玩具或活动,鼓励他们去探索新知识。
2:当孩子对某个话题表现出兴趣时,和他们一起讨论或参观相关的展览,让他们进一步了解。
3:当孩子对项运动表现出兴趣时,提供支持和陪伴,等待他们一步步挖掘和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
8. 压力
负面影响:可能让孩子感到被忽视或不被理解,进而产生情绪问题或心理障碍。
关注孩子的压力来源,帮助他们学会管理压力,提供情感支持和缓解方法。
正面影响:孩子能够更好地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在未来面对挑战时更加自信。
举例分析
1:帮助孩子识别压力的来源,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问题,并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或冥想。
2:在孩子考试前或其他重大事件时,要表现冷静,不给孩子压力,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帮助他们保持冷静。
9. 做选择
负面影响:削弱孩子的自信心,导致他们无法学会自己做决定和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
尊重孩子的决策,鼓励他们从自己的选择中学习,培养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正面影响:孩子通过自己的选择和经验积累,学会独立决策,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有助于其长远的个人成长。
举例分析
1:让孩子自己选择课外活动,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帮助他们理解决策过程。
2:当孩子选择班委时,支持他们的选择,帮助他们竞聘而不是劝他做任何其他的选择。
写在最后
孩子不是父母的复制品,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赫尔曼·黑塞。
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作为父母,请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不要将孩子的个性简单的归为单一的遗传因素。
作为父母,要竭力帮助和引导孩子在这个外向型的世界中去认识自己,建立自己的价值感,挖掘和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编者说:
人生的旅途上,我们在不经意间成为父母,迎来全新的身份和挑战。虽然自我探索未必已经完成,但请带着这个新的身份,和孩子一起踏上这段旅程,在不断的探索和发现中逐步理解人生的意义。
(后附人格测试和参考文献)
关注妮娜记,一起科学育儿。
往期推荐
你家的孩子开始顶嘴了么?
你家孩子会物归原位么?
女性专题: 家庭与工作
33岁,才发现我的胃在偷偷变老
婚前必知:这些问题,关系到你们未来的幸福!
姥姥家的八仙桌
如果你还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是哪种人格,可以从下面4个维度判断一下。??也可进行在线测试(英文):https://susancain.net/quiet-quiz/(选中后搜一搜,使用全文翻译后可进行测试)
外向型(Extraversion)
社交性强:外向型儿童通常喜欢与他人交往,乐于参加群体活动,对陌生人没有明显的恐惧。
充满活力:这类儿童通常精力旺盛,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往往表现得比较活跃。
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外向儿童的情绪和行为较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例如受到他人赞扬时容易兴奋。
适应能力强:在新的环境中,外向型儿童往往能快速适应,交朋友的能力较强。?
内向型(Introversion)
社交需求较低:内向型儿童喜欢独处,通常不喜欢大群体的社交活动,倾向于和亲近的朋友或家人交往。
较为安静:这些儿童在活动中通常较为安静,避免过多的社交互动,喜欢思考和观察。
情绪较为内敛:他们的情绪变化通常不那么外露,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处理情绪。
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较高:内向儿童通常会在嘈杂或人多的环境中感到不适,容易感到疲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