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社交安全的重要性
初中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社交圈子从家庭邻里扩展到学校和社会,网络社交更是成为重要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保障社交安全能让我们免受伤害,保持身心健康,还能帮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助力学习与成长。
Part.2
社交中的安全风险
1. 网络社交隐患多:不法分子常伪装行骗,编造虚假中奖信息,诱骗点击链接填信息、付手续费,导致财产损失。分享照片、住址、电话等信息,易被不法分子获取,引发骚扰和诈骗。部分初中生还会遭遇网络欺凌,如言语攻击、恶意举报等,影响心理健康,产生自卑、焦虑等问题。
2. 线下社交风险高:校园欺凌现象不容忽视,言语侮辱、身体攻击、排挤等,会伤害身体,还影响心理和社交能力发展。外出时,陌生人借口接近,可能有诱骗或伤害意图。进入不良社交圈子,受同伴压力影响,可能参与违法违纪行为。
Part.3
安全防范措施
1. 账号隐私要守护: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不随意接受好友请求,谨慎添加好友。
2. 信息辨别需谨慎:学会识别虚假信息,不轻易相信链接、文件,不参与不明抽奖活动。
3. 养成良好社交习惯: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使用文明用语,理性表达观点。
4. 校园内外有准则:在校园尊重同学,遵守校规;在校外谨慎交友,不轻信陌生人,外出告知他人行踪。
5. 危险情况巧应对:遇到坏人不硬拼,记住特征,找机会逃脱并报警。
Part.4
维护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影响人际交往能力。保持良好心态,能建立积极人际关系;有心理问题,则可能引发交往障碍。情绪不好时,可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调节。遇到困扰或压力大,及时向家人、老师或专业机构求助。
课程实践成果显著,参与学生反馈积极正向。施同学在课程心得中分享时说到:”课程中的案例分析让我深刻认识到,随意透露个人信息、轻信陌生人等行为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现在我不仅学会设置社交边界,还掌握了有效求助的方法。” 另一名学生通过情景模拟训练,成功化解了模拟网络诈骗场景,这种沉浸式学习使其安全意识得到切实提升。
校园社交安全体系的构建,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防线。我中心将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以课程迭代升级推动安全教育常态化发展。期待通过多方合力,帮助青少年在安全有序的社交环境中培育健全人格,掌握科学社交技能,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青春在安全的土壤中绽放绚丽之花!
项目支持方
乐施会(香港)北京办事处
课程支持方
云龙县诺邓镇民族学校
编辑|杨正莲 张晶晶
图片|李淋霞
初审|李淋霞
终审|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