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可以怎样做?一起来看看吧!
心理健康知识
1.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充分体现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2.常见的异常表现
情绪方面:烦躁、郁闷、焦虑、容易生气、爱哭闹等。
行为方面:比平常更黏人、发呆不动、沉默少语、精神不集中、吃手、暴力倾向等。
生理方面:厌食、早醒、难以入睡、尿频、尿床、全身不适等。
家庭心理教育误区
1.过多关心孩子。
过多关心、过多包办容易导致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变得自私自利。
2.勉强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
3.对孩子太严厉、渴求甚至打骂。
打骂会使孩子形成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甚至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4.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5.对孩子喜怒无常。
家长喜怒无常会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我们可以这样做
1.及时沟通 耐心倾听
如果孩子的情绪较为压抑、郁闷,此时不要去压制、激怒孩子,可以通过“说说心里话、绘画、手工”等方式来疏导,引导孩子说出心里的话,宣泄心中不良的情绪。
2.亲近孩子 陪伴孩子
抚摸、拥抱、牵手、亲吻,都能给孩子传递安全感,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慰藉。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全身心陪伴孩子做他喜欢的游戏,讲个故事,一起玩耍,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孩子一下就会开心起来了。
3.鼓励交友 培养兴趣
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提升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4.修正期望 尊重孩子
不要过分的苛责孩子,更不要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学会接受孩子的不足。同时,不要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需要被尊重。
五一假期结束后,孩子抗拒上学怎么办?
1.提前调整节奏:假期最后1-2 天,按幼儿园作息安排孩子起居,减少白天睡眠,增加户外活动,模拟入园流程。
2.进行心理建设:和孩子聊幼儿园趣事,用积极语气激发上学期待;玩 “幼儿园” 角色扮演游戏,感受集体乐趣。
3.做好沟通准备:主动了解幼儿园活动,告知孩子;与孩子共同游戏,孩子做做“小老师”,增加归属感。
4.把握入园策略:送学时平和告别,接学时给予拥抱肯定,倾听孩子经历。
编辑丨保健室
审核丨园长室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南京市光华东街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