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小程序码购买
《儿童的语文:于永正语文教学思想精义》
于永正 著
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 编
源创图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12月
出版本书是于永正老师生前的心愿。完成于老师的未竟之愿,是对于老师的最好纪念。
于老师为人谦逊低调,尽管他的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在全国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但他一直很少考虑给自己立什么名号。
2013 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江苏省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在徐州成立,开始对于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提炼。在梳理资料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思考:于老师语文教学思想的特质到底是什么?怎么提炼概括才更精准明确?
2015 年上半年,我们专程前往南京拜访成尚荣、陆志平等知名专家,交流碰撞中大家提炼出“儿童”“语文”两个关键词。陆志平先生说:“依我看,于永正老师的语文教学就是五个字 ——‘儿童的语文’。”此语一出,大家豁然开朗,纷纷表示赞同。于老师听了也非常高兴地说:“这个表述准确、贴切,有画面感。大家一听到‘儿童的语文’,一定会想到我,想到我的语文教学,想到我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我的装猫变狗、我的朗读、我的表达训练、我的教态表情,等等。‘儿童的语文’,的确是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2016 年 4 月,徐州市教育局、徐州市鼓楼区教育体育局、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在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举行会议,对“儿童的语文”进行专题论证。随后,研究所又申报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开始对“儿童的语文”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2017 年 5 月 25 日,“‘儿童的语文’ —— 于永正教学思想高峰论坛”在徐州举行。大病初愈后的于老师精神矍铄地出现在会场,并做了长达四十多分钟的《对“儿童的语文”的几点思考》的精彩报告,全面阐述了“儿童的语文”教学主张。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老师,围绕“儿童的语文”展开了深入研讨。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教师》杂志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深度报道。
至此,“儿童的语文”作为于永正老师教学思想的集中概括,作为全国非常重要的于永正语文教学流派的标志,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
这期间,我们提出要出版一本集中反映于老师教学思想艺术的书,于老师非常支持,欣然答应。于是,大家着手书稿的策划、整理工作。
然而,风云突变,于老师因为一场感冒,病情迅速恶化,于 2017 年 12月 8 日骤然离我们而去。
研究所的同志们怀着深切的悲痛,继续书稿的收集、整理工作,并邀请全国语文教学专家、名师对于老师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纪念和研究文章。到 2018 年 8 月止,研究所收到全国各地大量的研究、评论和纪念性文章。这些文章进一步丰富了于永正教学思想宝库,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丰厚的资料。经过大半年努力,书稿的收集、整理工作终于完成。
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于永正论语文教学”“于永正经典教学课例”“于永正教学思想、教学艺术评析”。三部分各自独立,又相互印证,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于永正“儿童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的全貌。
“于永正论语文教学”,收录了于老师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学文章,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小学语文教学的思想主张。比如《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是于老师20 世纪 90 年代的一篇重要文章,集中体现了他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深刻理解和他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智慧。这篇文章发表后,得到了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以及后来的语文课程改革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于永正经典教学课例”,收录了于老师最有代表性的经典课例,涉及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几大方面。这些课例都附有国内语文教学专家的精彩点评,整理过程中尽量保留了当时教学实录和点评的原貌。
“于永正教学思想、教学艺术评析”,则收录了国内语文教育专家、名师以及于老师的同事、徒弟具有代表性的评论文章。这些文章从多个角度对于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进行了评析,见解深刻、视角多元,是对于老师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的进一步诠释和解读,能为广大读者更好地理解于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提供很好的阶梯。
大师虽去,德馨永存。传承是最好的怀念。谨以此书献给敬爱的于永正老师!
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
识别小程序码购买
《我的教育故事》
于永正 著
于然 编
源创图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9月
于永正,一个中国基础教育界“闪亮”的名字,一个令无数教育人 景仰的名字。许许多多的老师,数百万计的读者和听众,无数的学生及家庭,都曾受惠于他的教诲和影响。“特级教师”“跨世纪名师”“劳动模 范”“国家突出贡献专家” “教育名家”……每一项荣誉都是一道田垅,刻 着他在教育这块田里的辛勤耕耘。可抛却这些荣誉,他只是一个想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个快乐地行走在教学道路上的教育者。如此而已。
而这条路,他一走就是一辈子。
2014年3月,先生患上了血液病,开始了近4年的治疗。在治疗间 隙,他虽拖着病体,但仍笔耕不辍,特别是在生命的最后半年,他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根据回忆撰写了 30篇教育故事,期望把自己的教育经 验,一一讲给更多的老师们听。
这30篇随笔是先生手写在本子上的,其中的十几篇甚至还没有来得 及修改。由于连握笔都吃力,最后4篇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草稿”,幸得先生的徒弟常猛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辨认、整理,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我们将这30篇文章,以及先生患病期间陆续在媒体上发表的19篇文 章结集成册,希望这凝聚着他一生教育智慧的字字句句,能够给教育教学之路上的同行者以光亮。
先生曾感叹:“假如时光倒退十几年,不要多,只十几年,再给我一 次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的机会,再让我教一届小学生,把我现在相对的成熟献给学生,那该多好哇!”时光虽不能倒流,但我们相信,先生的生命 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
谨以此书,献给于永正先生及广大读者。
源创图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