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
幼儿兴趣引导下的“自然教育”主题课程实施与思考
——以小班学习故事“是春天呀”为例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自然教育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科学领域中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园把自然教育融入主题课程是为了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课程类型与资源,将自然还给幼儿,将幼儿放归自然。
一、师幼讨论,共建课程预设
自然教育主题需要幼儿与教师共同讨论确定。课程内容需要具备直观性、持久性等特点,能够让幼儿明显地感受、直接地体验,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持续深入地探究。
案例1
幼儿在散步的时候很喜欢聚集到樱桃树旁。幼儿G先指着樱桃花说:“你们看它开花了!”接着,抱住樱桃树说:“我要抱抱它,它好漂亮。”幼儿W见状模仿着幼儿G,说:“我也来抱一抱这个树。”幼儿L问:“老师,它会结果子吗?”教师:“会的,等到夏天的时候就会结果子。”幼儿L:“真想快一点到夏天啊!”
幼儿园操场上的两棵有着明显春季特征的树激发了幼儿的讨论与探究。通过开“儿童会议”以及一对一交谈等方式,幼儿逐步延伸出“春天开花,夏天结果”的话题。教师发现幼儿对春天的认识与憧憬有深入挖掘的价值,由此,班级开展了以“春天”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
二、多重角度,推动课程实施
自然教育活动应该用大自然来激发幼儿去洞察与体验。教师必须摒弃“灌输式”的教育,为幼儿提供自由自主的探究空间,让他们从活动中体验自然、习得经验、发展能力。
(一)家园共育,激发兴趣
幼儿园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充分利用园外资源,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积极发动家长资源,请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幼儿到公园、乡村等更广阔的自然中感受春天,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
幼儿园里的樱桃树是幼儿每天都能直接接触、观察到的对象,教师便以此为契机推进活动。
案例2
幼儿N站在樱桃树下看了又看,她先走到向阳一侧抬头看了一会儿,又走到阴影一侧看一会儿,然后指着树问:“老师,为什么有的花开了,有的没开呢?”教师反问:“哪里的开了?哪里的没开?”幼儿N用手指了指,说:“这里开了,那里没开。”教师问:“你觉得为什么呢?”幼儿N:“因为它们没有水?”教师又问旁边的幼儿Z:“你觉得为什么有的开了,有的没开?”幼儿Z腼腆一笑,没有回答,幼儿G抢答:“我知道,因为它们没长大呢。”
为了解决幼儿的困惑,教师利用照片和调查表结合的方式,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查阅资料,了解樱桃树的特点,从而让家长切实了解幼儿的发展与需要。幼儿从广泛了解不同的花,到聚焦并深入认识一种花。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分工明确:教师挖掘活动的价值,家长拓展活动的内容;家长支持幼儿的需要,教师总结幼儿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推动课程深入开展。
(二)多元活动,满足兴趣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于原作者。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进行删除。
——————–-END ————–—-
昕屿老师985研毕,深耕一线教学15年,市科研骨干,知网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协助教师获奖千余篇,因为真实在职在编,所以不方便透露真实身份。请不要相信什么硕博团队,一线老师的论文、案例只有一线老师才能写好。需要约稿请在文末添加昕屿老师微信。
下期更精彩
关注我们,每天持续更新。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三连哦??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昕屿陪你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