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新西兰“学习故事”|传统评价模式VS儿童学习评价模式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 案例一:

    4岁姗姗非常自信,善于表达。她和凌凌在活动区玩拼图,凌凌说:“你中间拼错了”。珊珊不听凌凌的解释,生气而且大声地说:“我是不会拼错的,绝对不会,如果你说我‘拼错了’,我是不会让你玩我的小布娃娃的。”

  • 案例二:

    浩浩正在不厌其烦地教森森滚珠画,而森森的笨手笨脚不但没有让浩浩放弃,反而一改常态,耐心地手把手一遍遍地解释、示范。森森又去教贝贝,又去喊着小欣一起做滚珠画。

  • 案例三:

    小丽和馨儿比手画脚地说着“闺蜜私语”,她俩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哈哈大笑。坐在她们旁边的小米粒几次凑近前去,但始终插不进“闺蜜”的交流中去,很显然,她们俩把小米粒排除在“私语”之外。

  • 案例四:

    跟小豪聊天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你觉得做什么事情很难呢?”他告诉我:“我画小汽车时,总是画不好小汽车后面的窗户,这件事真的很难。”

  • 案例五:

    浩宇拿着一本绘本让我讲故事给他听,我拿着绘本书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只见浩宇一双小眼睛扑棱扑棱地眨着,我便问他,你有什么问题吗?他说:“我想知道水下面鸭子的脚是什么样的。”


    与儿童每一天亲密接触、零距离互动中,你是不是常常被他们的话语、他们的表情、他们的动作、他们的活动深深的吸引。

    传统的儿童评价模式,仍然停留在准备一份考核清单,罗列该年龄段儿童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上。
    例如:在儿童入学前几个月中有意识地使用一些非常直接的教学策略,教会儿童所欠缺的技能和知识,包括:

早期书写技能;自理技能;早期数学技能;轮流和使用剪刀的技能;……

传统评价模式VS儿童学习评价模式

假设

传统评价模式

儿童学习评价模式

评价的目的

聚合性评价

发散性评价

感兴趣的学习成果

  • 与学业有关的技能

  • 碎片式

  • 忽略环境因素

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

干预或注意的焦点

  • 查找缺点、弱点

  • 弥补差距

  • 突出长处

  • 促进心智倾向的发展

评价数据的效度

  • 对技能客观观察

  • 以清单形式罗列

对观察进行

  • 解读

  • 讨论

  • 达成共识

进步

  • 呈现技能层级或等级

参与状态有提升

程序

清单列表

学习故事

对教育实践工作者价值

  • 接受外部机构监管

  • 监督作为教师价值的评判

沟通:

  • 儿童

  • 家长

  • 其他员工

  • 教育实践工作者自己




传统评价模式VS儿童学习评价模式——目

传统评价模式——关注知识技能。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列举一份本年龄段所需获得的知识技能清单。月末、学期末、学年末对儿童知识技能进行考察。

哈里·托兰斯(HarryTorrance)和约翰·普莱尔(JohnPryor)把这样的评价称为聚合性评价。

从清单记录上发现儿童某方面知识和技能缺失,或者比同龄儿童差;设计各类教学方法和策略直接教儿童,弥补缺失的知识和技能。

儿童学习评价模式——促进学习。儿童在自主游戏为基础的课程中获得有价值的学习,此种评价被称为发散评性价。

强调儿童的理解;教师和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 案例一:

4岁辰辰左手手掌扶着木板,右手握住“梅花”启子的手柄,将“梅花”形状的一边对着木板,边转动右手手腕向下用力,边激动地对小伙伴说:“我要钻一个洞。”

  • 案例二:

小杰选了一块木头、锯子、短木钉,做了一艘小船,还试着将小船放进水槽里,看小船在水面上的样子。如果歪向一边,他会修改自己的设计,调整小船,直到小船在水面上平稳的浮起来。

  • 案例三:

欣欣选了一根小棍,用锯子把他们锯成两小段,用小木钉钉在一起,变成一辆小推车。

……

将这些活动用拍照方式记录下来,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与儿童一起发现教育契机和教育价值,让儿童学习进一步得到发展。



传统评价模式VS儿童学习评价模式——学习成果
传统评价模式——个体行为,与情景脱离的行为学习观认为学习成果是可携带的、存在于“大脑”的技能和知识的学习观。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成果是碎片式、与环境因素分割开来,主要聚焦在相关的知识技能上。

儿童学习评价模式——社会、文化性目的和知识技能联系的学习观。模糊个体与学习环境间的分界线,形成连续积累的四个层次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层次一 技能与知识
学习成果层次二 学习策略=技能与知识+意图
学习成果层次三 与当下情境相关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伙伴和社会性实践+工具
学习成果层次四 有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与当下情境相关的学习策略+动机

学习成果层次——技能与知识。构成要素:技能、知识。

  • “先教授和掌握基本技能,然后再去接触高层次的问题”。

    谢巴德(Shepard1991pp.2-3

  • “精心计算的教育”,教师主导和控制教学策略。

    盖·克莱斯顿(CarrandClaxton1989p.133


学习成果层次二——学习策略。构成要素:技能与知识+意图。

  • “学习策略”就是为了达成一定目的而使用的一系列技能。

    约翰·尼斯比特和詹尼特·舒克史密斯                     (JohnNisbetandJanetShucksmith


学习成果层次三——与当下情境相关的学习策略。构成要素:学习策略+伙伴和社会性实践+工具

  • 分散式认知:“个人+”(person-plus

    戴维·珀金斯(DavidPerkins1992

  • 学习是环境和思维之间交互关系的产物,学习过程是环境和思维间产生交互影响的过程。


学习成果层次四——助于学习的心智倾向。构成要素:与当下情境相关的学习策略+动机

  • 心智倾向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核心。

    劳伦·雷斯尼克(LaurenResnick1987pp.40-42

  • 学习识别、选择、编辑、回应,抵制、寻找和建构能够运用自己能力的各种学习机会,成为强大而有效的学习者。学习者实际上是一个“行动中的‘学习者’学习会受到所处情境的影响。

    learner-in-action)——詹姆斯·沃茨关系观(JamesWertsch

  • 关注学习者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找能界定和记录环境中交互和呼应的关系途径。

    维果茨基学习观(1978

  • 把发展描述成“(一个人)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方式和程度)的变化。”

    芭芭拉·罗格夫学习观(BarbaraRogoff,1997,1998)

  • “开始重视学习的这些本质”是心理学领域的“情境化革命”。

  • 关注焦点从关注个体“内部结构”和“思维表征”到关注个体在自己所生活环境中“建构的意义、愿望和关系”,强调学习所具有的情境性和文化性本质。

    布鲁纳学习观(1990,p.106)



传统评价模式VS儿童学习评价模式——焦点

传统评价模式——基于短处的评价

  • 强调缺点方面——找到不足之处

儿童的发展是不完善的; 儿童“不会的”领域就成了教育最感兴趣的领域;评价清单上打上“√”的项目被认为是“完成”项目;关注负面的东西。
  • 忽略能力不够的方面——不足之处到时间会自己弥补 
认为是还未发展成熟的能力; 认为在总有一天会发展成熟。 
儿童学习评价模式——基于长处的评价
  • 建立强调长处的评价框架,教育最感兴趣的地方,积极的视角去看儿童;

  • 强调促进心智倾向方面,辨别、解读成功参与事件能,增强学习动机,获得积极回应;

    拉扎尔和达林顿(LazarandDarlington

  • 对环境与相应技能和知识储备进行评价。




传统评价模式VS儿童学习评价模式——
效度、进步、程序

传统评价模式——

  • 将外部客观测量或标准作为学习成果检验的唯一路径;

  • 技能层级体系描述进步;

  • 清单的好处就是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完成。


儿童学习评价模式——

  • 经过解读观察、讨论和共识,是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行动研究;

  • 学习是个体获得全面、抽象、更具象性和逻辑性的知识和技能;

  • 叙事方式的执行和阐释性的评价方法:

  • 学习故事,非常耗费时间,但是宝贵的是个案观察、人类学研究。




传统评价模式VS儿童学习评价模式——价值
理解和认识儿童,与每个儿童“协调一致”;把记录作为与其他人讨论的“催化剂”,借以理解儿童;与同一早期教育机构中其他人分享信息;对实践进行反思;为个体和集体制订计划;儿童参与自我评价;与家庭成员讨论课程设置和分享经验。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价值可以根据不同的读者进行组合,这些读者是儿童、家庭、其他员工和(撰写故事的教师)自己。


从传统模式的评价模式到对另一种评价模式的理解——4个特征:

关注日常实践;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包括与儿童交谈、讨论;解读儿童的行为;为更好地学和教指明方向。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米糕说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新西兰“学习故事”|传统评价模式VS儿童学习评价模式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