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孙婧,北京市丰台区第二幼儿园教师,她怀揣着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投身于这片充满童真的领域,至今已有3年。她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有着无限的潜力等待被发掘。在日常教学里,她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把游戏与知识巧妙融合,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她还十分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力求共同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这篇教育叙事是孙婧老师观察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趣事总结而来,她期望能为幼儿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也期待着与更多教育同仁交流共进。
《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中指出:教师应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
小班幼儿喜欢玩角色类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她们通过适应与同伴交流互动,丰富个人学习和生活经验。在室内、室外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到本班熙熙、尧尧、蕾蕾、恬恬四名小朋友对过家家、做蛋糕兴趣非常浓厚并不断萌发出不同的玩法。
游戏实录:
第一天自主游戏的时候,我发现熙熙和尧尧一边跑一边停下来说着什么,我很好奇两个孩子在玩什么游戏。悄悄走近他们后,我听到尧尧跟熙熙说:“我当妈妈,你当宝宝,我给你过生日吧。”两个小朋友走到了滑梯底下的小座位上,坐着玩起了过家家。另一边的蕾蕾和恬恬找了一辆小车,两个小朋友拉着小车将沙包、积木、石子一趟又一趟的运到了滑梯底下,她们将滑梯下的小暗角当成了他们的秘密基地,不断的运送“食物”。她们将运来的积木落在一起,沙包放在积木旁边当蛋糕。整个自主游戏时间她们都这样愉快的玩着。
表征过程、一对一倾听:
教师思考:
通过一对一倾听我得知,熙熙和尧尧在模拟过生日时妈妈带他们出去玩的场景。尧尧说:“我想当妈妈,让熙熙当宝宝,我们一块过生日,上次我过生日的时候,我妈妈就带我去商场里做蛋糕。”蕾蕾和恬恬是想将低结构材料堆放,假装在制作蛋糕。
我发现孩子们对角色游戏非常感兴趣,并且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进行简单模仿,有初步的角色意识。孩子们第二天还会继续在滑梯上玩角色扮演游戏吗?今天的游戏行为是突然的还是两个人真正感兴趣的事儿呢?带着问题,我打算继续进行观察。
游戏实录:
第二天游戏一开始熙熙就拉着尧尧的手说:“尧尧!走!我们去过生日!”两个小朋友在滑梯下的凳子旁边支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了两块积木,然后一人抱着一个娃娃唱生日歌。另一边的蕾蕾对着恬恬说:“ 恬恬,我们一起去做蛋糕吧”。恬恬说:“好吖”,两个小朋友又拿了一辆小车在滑梯下穿梭运送“食物”,路上碰到了好好,蕾蕾拿了一个沙包递到好好面前说:“给你们一块小蛋糕,补充补充体力。”好好假装吃了两口,说:“好美味啊”。
表征过程、一对一倾听:
教师思考:
我观察到孩子们第二天依旧很投入的在滑梯下玩角色游戏,而且对比第一天的游戏,孩子们的游戏情节更加丰富,开始给小宝宝唱生日歌、给路过的小朋友投喂蛋糕。
由此,我对比了她们一直以来的表征内容,发现蕾蕾、恬恬、熙熙、尧尧从上学期开始到本学期初一直很喜欢在帐篷中过家家和用彩泥做蛋糕的游戏。
在这些表征记录中,我发现她们频繁提到“蛋糕”“喜欢”“好玩”这些词语,从一开始的“和恬恬疯跑”“我们一起去帐篷里玩了”到“我今天和恬恬一起做蛋糕”再到“我今天和熙熙一起玩了过家家的游戏,我们俩都是妈妈,我抱了一个小恐龙,熙熙也抱了一个小鸭子,我们给小宝宝过生日,还给她唱生日歌,我们还做了蛋糕,很开心,明天还想给小宝宝过生日做蛋糕。”从简单的一句话,到有了详细的过程性描述,我想这四位小朋友在角色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她们应该是喜欢玩角色游戏的。
基于对孩子们的倾听与观察我将滑梯下小暗角的材料进行了第一次调整,在孩子们的建议下加入了蒸锅,轮胎搭的灶台,菜板,菜刀,盘子,碗,蛋糕拖,吸管,木棒,毛球,贝壳,小石子,小木棍一些面粉和新鲜蔬菜。同时,我的心中也非常期待孩子们接下来的游戏,可我也隐隐有些担心,孩子们有用彩泥制作蛋糕的经验,但是她们能够将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吗?思考了一下我想,我应该选择相信孩子们,而我也会持续观察她们的需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支持。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我继续观察着这个“小暗角”中孩子们的自主游戏。
游戏活动二
游戏实录:
户外活动一开始,熙熙、尧尧、恬恬、蕾蕾就发现了新的材料,尧尧说:“熙熙我们去给小宝宝准备生日蛋糕吧。”恬恬对蕾蕾说:“蕾蕾,我们做蛋糕去吧,一会给好好吃。”几个小朋友揪一节面装进了蛋糕杯,上面插了许多小木棍,小贝壳等装饰物,她们的做法引来了其他感兴趣的幼儿参与其中,大家玩的十分开心。小朋友的蛋糕做的越来越精致,游戏情节也越来越丰富。
表征过程、一对一倾听:
我发现接下来一段时间孩子们的游戏表征提到了:5.8:蕾蕾做了口味不同的几种蛋糕,用不同颜色的毛球来区分。5:9:恬恬用面做了小装饰放在蛋糕上面。5.10:熙熙尝试做蔬菜千层蛋糕,一层面一层菜一层面一层菜。5.11:尧尧在做完蛋糕后在上面插了三根蜡烛,说宝宝今天三岁了,要吹三根蜡烛许愿。
教师思考:
看到孩子们熟练的迁移已有经验,我庆幸自己当时选择相信和退后观察幼儿的游戏,相信孩子们能够自己感知材料,获得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惊喜的发现在增加了这些材料后孩子们的游戏的状态越来越投入,在游戏过程中她们对蛋糕表征的方式也不断的“升级”,游戏情节也逐渐丰富,一开始假装过生日–抱着宝宝唱生日歌–给宝宝做真的蛋糕–在蛋糕上插小蜡烛让宝宝吹。这样有主题的家庭游戏,在几个孩子中持续而深入的进行着。孩子们认真、投入的体验,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我也感受到了独属于幼儿教师的幸福感。
游戏实录:
在游戏开始前,蕾蕾问恬恬:“恬恬,咱们今天开一个蛋糕店怎么样”恬恬说:“蛋糕店?!”蕾蕾说:“对呀!”恬恬说:“行!”说完之后跑到熙熙面前说:“熙熙!我们今天想开一个蛋糕店卖蛋糕!”说完后又跑到好好面前说:“好好!我和蕾蕾要开蛋糕店了!”游戏开始后恬恬和蕾蕾直接钻到了滑梯底下,找了一些积木块将滑梯围了起来,熙熙和尧尧也来帮忙,很快蛋糕店的雏形出现了,然后孩子们在里面忙碌了起来,熙熙在炒坚果,尧尧在切菜叶制作蛋糕中的夹心,恬恬和蕾蕾在制作蛋糕然后放进蒸锅里蒸熟。并热情张罗路过的孩子进来“吃蛋糕”
表征过程、一对一倾听:
教师思考:
看着他们有序、专注的游戏状态,我想,孩子们从有兴趣到更深入的投入游戏,可以简单模仿,到有意识的进行餐厅角色游戏,形成了初步的角色意识,最后可以进行简单角色分工,开展平行式联合游戏,这是连续几天以来孩子们自主游戏带给他们的变化,他们已经从一开始只有玩娃娃家的小想法,逐步延展成有比较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的主题性角色游戏。
对孩子们的持续观察,让我真正看到,在相信幼儿,放手游戏后,孩子们作为游戏的主人,是多么富有生活经验和创造力,他们在游戏中敢于大胆尝试、积极探索,我发现孩子们真的都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从中,我也有了一些反思和调整的想法:
1. 材料投放“可得、可及”:小班幼儿在游戏中是看见什么就会用什么,所以投放新材料时要注意“可得、可及”的原则。放在幼儿方便拿取的地方,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投放。
2. 情节推进追随幼儿兴趣:孩子们围绕厨房做蛋糕、给小宝宝过生日主题开展角色游戏,情节和对话逐渐丰富。
3. 放手让幼儿交往与合作:从平行游戏到和同伴一起搭建蛋糕店、玩蛋糕店角色游戏,教师在观察的同时,随时跟随幼儿思考,相信儿童能够处理好一切。
4. 观察、倾听幼儿,有效助推:倾听幼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发现幼儿需要的帮助,也发现了不一样的孩子,发现了孩子是有积极、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
审核 | 杨洪云
编辑 | 何?云
往期 · 推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