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而川话童谣则是根据四川当地的风土人情所创作,是四川特色的一种民间文学,以四川方言的形式来表现,传唱度极高,表演形式多样。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有趣好玩,深受大人和小朋友们的喜爱。
大一班的小朋友们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川话童谣表演~
爸爸妈妈们和小朋友们一起学起来吧~
川话童谣之《王婆婆卖茶》
◆ ◆ ◆
王婆婆在卖茶,
三个观音来喝茶;
后花园三匹马,
两个童儿打一打,
王婆婆骂一骂,
隔壁子幺官儿说闲话。
不要打,不要骂。
快点儿,快点儿。
来喝茶。
——川话童谣《王婆婆卖茶》
《王婆婆卖茶》是川话童谣中传唱度极高的童谣作品,很多爸爸妈妈们、甚至爷爷奶奶们可能都有听过。并且它具有多种表演形式。让我们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表演形式吧~
01.
> > 表演版 < <
一起来看看表演版的《王婆婆卖茶》吧
02.
> > 手指谣版 < <
●
手指谣版是《王婆婆卖茶》最经典传唱度最高的版本,,
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回忆”一下《王婆婆卖茶》的手指谣动作吧~
1.中指和食指找到大拇哥,做出两只小狐狸。
3.左手食指钻进右手的山洞里。
2.一只小狐狸向后转。
4.右手小拇指钻进左手的山洞里。
5.左手小拇指和右手食指碰碰头。完成!
学会了吗?
那么,
和小朋友们一起来表演吧!
川话童谣之《三岁娃儿上学堂》
◆ ◆ ◆
三岁娃儿穿红鞋,
摇摇摆摆上学来。
先生说我个子矮,
回去吃点奶奶来。
再等三年读书来,
不中高官中秀才。
三岁娃儿穿红鞋,
摇摇摆摆读书来。
家有黄金万斗粮,
不如送儿上学堂。
黄金有价书无价,
书比黄金价更高。
——川话童谣《三岁娃儿上学堂》
> > 动作创编 < <
●
《三岁娃儿上学堂》是一首简短有趣的川话童谣,因此我们将动作的编排交给小朋友们自己来设计,发挥其想象力的同时也让小朋友们能更快的记住童谣,更因为是自己设计的动作,小朋友们也更乐于去展现自己。
三三两两聚在一起
讨论哪种动作更加合适。
好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大一班小朋友创编学习的舞蹈吧!
02.
> > 表演版 <
川话童谣有着渊源颇深的历史,在不少游戏里,孩子们也都会配上唱词歌谣,一边唱一边玩。在有些游戏,比如跳皮筋里,童谣和玩法之间还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跳“马兰花”,小朋友们表演的同样也是如此,还有很多川话童谣的流传,有的在孩子们成群结对放学回家的路上,有的在院坝头纳凉的家人群里,有的是在爷爷奶奶逗小孙子时轻声唱给孩子听的。比如捏着孩子的两根食指,一边碰,一边唱“虫虫飞~”。就这样,一支又一支的川话童谣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了下来。
End
编辑 / 大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