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三班项目课程活动
曾以为
垃圾桶是便便的终点站
直到有一天
我从孩子眼里看到了魔法
现在,请蹲下来
听孩子们揭开
便便与土壤的秘密
第一阶段:问题探索
孩子们对萝卜地的萝卜进行观察,并用市场上常见的萝卜进行比对,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超市里的萝卜大大的,胖胖的!
我们的萝卜小小的,好像没长大。
教师顺势抛出问题:“萝卜地里的萝卜为什么长得瘦瘦小小的?它们需要什么帮助呢?”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
我们放假的时候忘记给它浇水、施肥了。
土地没有营养。
萝卜生病了。
听完孩子们的猜想,教师进行引导:“土地需要补充“营养”,幼儿园里有没有免费的“营养”资源呢?”
第二阶段:便便的魔法能量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开展“寻宝游戏”,“找找哪些东西能变成土壤的“营养”大餐。”
在自然
寻找答案
路过荷兰猪小屋时,小朋友指着荷兰猪的排泄物-便便喊道:“这里有好多的粑粑。”教师蹲下来与幼儿平视,指着荷兰猪的排泄物-便便,温和地说:“这些粑粑每天都会被运到垃圾桶,其实它们还有很多魔法能量,小朋友们能想到是什么吗 ?”
便便可以当肥料,植物有营养。
便便臭臭的,脏脏的,植物会喜欢吗?
便便观察
教师根据孩子的猜想引导探究,通过观看荷兰猪进食视频,引导幼儿理解荷兰猪就像一个小型加工厂,它吃掉的青菜、胡萝卜都是干净的蔬菜,把营养留在了便便里,所以便便就像是营养的“植物饼干”。
观看视频
我们还通过观察的方式进行进一步地探索,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荷兰猪的便便,发现散落的植物纤维。
哇,真的有没消化完的蔬菜!
这样的便便藏着蔬菜的能量。
那我们把便便送给植物吧,这样它就有很多能量长大了。
对于幼儿的发现,我们接纳他们的想法,并给予积极肯定:“哇,你们发现了便便里的营养!不过,新鲜的便便就像是刚煮好的热汤,直接喂给植物可能会让它们“生病”哦,便便需要“变身”才能安全使用!”
便便的“魔法变身”
为了更直观为幼儿展示堆肥的功效,我们通过观看《堆肥堆》视频,展示便便如何通过堆肥变成土壤营养,孩子直呼神奇:“哇,变成植物们最喜欢的营养大餐啦!” “我也要给植物做营养大餐。”
教师引导
视频里用了枯叶、果皮和便便,如果我们用幼儿园里的材料,能不能复制这个“营养大餐”呢?
第三阶段:堆肥大挑战
我们通过科学流程分解,确认堆肥材料清单,发布收集任务。
分组寻找
√ 荷兰猪便便
√ 枯黄落叶
√ 蔬菜果皮残渣
材料集齐后,我们开始分层铺料:“每一层就像三明治的面包夹心,枯叶是底层面包,便便和蔬菜果皮是中间的肉饼。”
“成功啦!”孩子们兴奋地指着刚堆好的堆肥桶:“很快就能变成植物的“营养”大餐啦!”
观察小记
我们像科学家一样记录着每个罐子的变化……
第一次观察
“好像没有变化。”
“我发现菜叶子有点变黄了。”
第二次观察
“叶子好像变的更黄了一点。”
第三次观察
“菜好像蔫了,变皱了。”
“瓶子里面有水珠,可能是下雨天,雨渗进瓶子里了。”
“可是盖子关的紧紧的呀!”
对于幼儿的观察发现,教师进行矛盾聚焦:“关着盖子的瓶子出现水珠,水从哪里来呢?”幼儿纷纷进行猜想。
瓶子里的水可能是蔬菜挤出来的。
可能是便便里的水太多了,变成了瓶子里的小水珠。
小水珠可能是闷出来的。
对于幼儿的讨论,我们进行经验唤醒:“我们跑步后额头会冒汗珠,是因为身体在“工作”发热。现在堆肥桶里也住着一群“微生物”在辛苦的工作,它会不会也流汗呢?
为了验证,我们用类比的方式进行“哈气”实验。
看!我们的呼吸变成了小水珠!
我的也是,都变得灰蒙蒙的。
对于幼儿的发现,我们进行类比:“堆肥桶里的“微生物”吃便便、啃果皮时也会“呼吸”,呼出的热气碰到凉凉的桶盖就变成了小水珠。”
第N次观察
我又有了新发现!
便便好像变矮了一点,我看到了下去的痕迹。
以前的菜菜的颜色是绿色的,现在变棕黑色了。
那为什么堆肥会变少,颜色会改变呢?根据幼儿的前期经验,并结合资料查询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微生物分解的作用,也是堆肥成功的标志。
“哇,我们真的成功了。”
“那我们就能把便便送到菜园子里去,给植物补充营养了。”
“这样植物们就会长的又快又好了。”
第四阶段:便便的菜园旅行
我们的堆肥小分队成功将“魔法便便”送进菜园啦!两个试验区已就位:
添加堆肥组
普通土壤组
猜猜看,一段时间过后谁会先穿上绿裙子?和孩子们一起见证奇迹吧!
课程小结
从幼儿发现爱吃蔬菜的荷兰猪便便是免费营养资源开始,到堆肥桶的成功制作,最后将营养重新投入新的植物。整个探究过程形成了一个连贯的项目,帮助孩子建立起完整的生态循环概念,从而理解资源再利用的重要性。
-END-
图文编辑 | 周妃、邓小芬
初审 | 张秀金、张俊菲
终审 | 张蔚兰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