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入学准备齐培养,家有学童共成长——“幼小衔接家长分享”(第八期)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入学准备齐培养,家有学童共成长——“幼小衔接家长分享”(第八期)-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跑得早不如马力足

保利东 大二班 张宸硕妈妈



入学准备齐培养,家有学童共成长——“幼小衔接家长分享”(第八期)-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入学准备齐培养,家有学童共成长——“幼小衔接家长分享”(第八期)-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前几天正好跟一些家长朋友闲聊,他们听说小区旁边某个知名私立学校的幼小衔接班非常火爆,虽然由于疫情影响,开学时间还没定,今年的幼小衔接班却差不多报满了。听到这样的消息,其实内心是很感谢这位家长朋友的好意的,但是仔细想了想,这种上幼小衔接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这种衔接班的火爆,是真正源于孩子教育的需要,还是资本力量在作祟?因为有朋友也在做学生培训这方面的生意,也跟我沟通过多次,希望我也能参与,所以对于这种教育背后,资本运作我也多少有些了解,当然这是另一个纬度的问题,不赘述了,作为家长,其实很多时候在孩子教育方面,是不计成本的,所以大家财力上完全都可以支持孩子去上幼小衔接。我就先从我们真正的需求这一点来聊聊我的看法吧。







我的想法基于三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孩子的教育对家长意味着什么?第二个角度是:关于幼小衔接,家长焦虑的来源是什么?第三个角度是: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入学准备齐培养,家有学童共成长——“幼小衔接家长分享”(第八期)-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孩子的教育对家长意味着什么?

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今天终于有了一点点不不成形的概念,那就是对我来说,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是我的终身事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也认识一些家长朋友,他们自身其实很优秀,但是孩子到了15-6岁,身上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是小时候家长对于一些基本规则意识,逆商培养欠缺,百依百顺,导致孩子走到人生转折点,遇到一点点困难就退缩,比如军训找各种理由逃避,没有一点点吃亏耐劳的精神,很多事情幼稚的让我们都无言以对,这个时候,家长真的是非常气愤,非常焦虑,跟孩子有各种冲突,但是仍然无法说服孩子去面对现实,客服困难。还有的孩子,是家长给了太多压力,导致在学校跟同学老师无法很好的相处,甚至采用极端的方式,比如割腕轻生,家长为此还花大价钱参加了NLP心理课程,还找各种关系给孩子转学,但是孩子的表现都没有太多好转。这些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让我经常思考,孩子,在他拥有“学生”这个身份之前,首先是一个人,而人有很多种感知能力和情感。他们的情感需要我们尊重,他们的各种感知能力需要我们培养,如果这些能力培养好了,学习知识其实只是能力的运用而已。作为家长,我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是不可以转嫁给学校,也无法转嫁给高价培训机构的。虽然说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 人去做,但是做父母,我们却是被“专业”的,只有我们把自己该做的“专业”的事情做好了,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肥沃的家庭教育的土壤,给他源源不断的精神给养。所以教育孩子是我们作为父母的终身事业。



入学准备齐培养,家有学童共成长——“幼小衔接家长分享”(第八期)-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入学准备齐培养,家有学童共成长——“幼小衔接家长分享”(第八期)-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第二个角度是:关于幼小衔接,家长焦虑的来源是什么?

我分析了自己这一路焦虑的心路历程发现,其实我们的焦虑,源于对小学教育的不了解。比如我自己,从孩子中班,就道听途说的了解到,拼音跟我们小时候学的不一样了,孩子学习拼音任务很重,1个月就要学完,诸如此类的消息。后来我真的是不理解了,心想即使社会再发展进步,也不会出现小学知识如传言中那样,超过这个年龄的孩子的承受范围吧?那么多教育专家,专业的老师们不会这样不尊重客观规律吧?

自我怀疑的结论是:应该不至于。我要去验证。所以我就入手了一年级上册的课本,打开课本看了没几页,就心里有数了。传言皆虚啊。比如拼音,除了“O”的发音跟我们小时候学的不一样之外,其他都一样。我担心教错孩子,特意入手了一套有声书,既好玩又有视频课程,真没必要焦虑。然后我又看了数学课本,跟咱们幼儿园之前推荐的林嘉绥的游戏卡片,完全一样的学习思路,并且半年只学习20以内加减法,现在咱们幼儿园已经教会了孩子10以内加减法,还让孩子编应用题,有了这些前期准备,我们作为家长,真的没有必要焦虑了。当然听了讲座,我也发现自己的不足,那就是没有培养孩子的理解能力,读题都是我代劳了,今天开始我已经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英语方面,由于报了培训机构,我就偷懒了,没有强调孩子认读,昨晚赶紧入手了牛津树系列,过段时间再入手一个点读笔,一个2年级宝妈说她从浩瀚资料中选出来的 ,我就省事了,人家的经验直接拿来用,所以大家没必要焦虑。提前研究了一年级课本,发现知识本身的学习确实不难,但是跟吴老师和大家分享的一样,专注力,理解力,自控力,倾听的能力太重要了,尤其我家这个娃,个性的很,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对我来说挑战很大。古训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我们对孩子这些能力的培养,就是教给孩子如何去“渔”,而不是填鸭给孩子在他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知识本身,“鱼”吃太多不消化。如果把孩子比喻成“祖国的花朵”,花朵也是有花期的,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浇水施肥静待花开,而不是源于爱而造成适得其反的“辣手摧花”。

入学准备齐培养,家有学童共成长——“幼小衔接家长分享”(第八期)-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第三个角度是: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在幼小衔接讲座的后半部分,全部都是关于我们的孩子真正需求的客观分析,还有老师宝贵的经验分享。其实刚才我也有提到,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专注力,自制力,理解力倾听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自我反思了一下,这也是我在育儿过程中比较欠缺的部分,因为我之前也是把眼光只局限在了知识的学习,而没有去深入的思考,知识学习的动力来源。而这些能力就是推动知识学习的动力,只要咱们孩子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他自然而然就能很快学会知识了。只要我们稍加监督和指导,相信孩子能很快就能搞定知识的学习。

看完了幼小衔接的视频讲座,真是是感慨良多,受益匪浅,对于焦虑的大班家长而言,这是一场及时雨。也许很多家长仍然觉得,还是上幼小衔接班,心理比较踏实,其实这完全是个人选择的自由。但是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仅考验的是孩子的起跑线是不是跑的快,人生过程中的持久力能否坚持到最后更加重要,讲座视频中,老师分享了林妙可的例子,远有“伤仲永”的故事流传千年,而多少成功人士,可能人生前半段非常坎坷,积累到了一定年龄,发力发展,取得成功。在他成功之前,所有的挫败都是宝贵的经验,都是他扎根汲取人生养分的过程。

我一直有个观点,认为人生是一列无法回头的列车,而我只希望,搭乘这辆列车的我们和孩子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都能认真的享受这个年龄段的时光,完成这个年龄段该完成的任务。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入学准备齐培养,家有学童共成长——“幼小衔接家长分享”(第八期)-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岛市实验幼儿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入学准备齐培养,家有学童共成长——“幼小衔接家长分享”(第八期)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