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茶香浓 ——茶文化在幼儿园的实施研究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茶道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学习礼仪。在开展“礼仪教育”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班尝试以“中国茶文化”为突破口,开展主题活动“悠悠茶香”。主题来源于上半学期幼儿开展的“文明茶社”,孩子对中国的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之春季是新茶上市的时节。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幼儿进行更加系统的了解中国的茶知识,感受悠久的茶文化。
二、理论依据
遵循陈鹤琴教育理论 中国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 “活教育”教学论。“活教育”的目标中提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此理论基础是由杜威博士提出的从做中来学,在活教育中还提出从做中教,从做中求进步。强调了教师和幼儿共同来做,必要时给幼儿以指导,他们在做与教中取得的直接经验,则是求得进步的主要因素,此过程即体验的过程。教师通过让幼儿买茶、看茶、品茶等活动,鼓励幼儿亲子操作、主动体验。从而使其在玩玩乐乐中逐渐感受茶文化。
遵循了幼儿的学习特点 5—6岁的幼儿好学、好问,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这个阶段的孩子经常会问一些问题,而且涉及天文、地理、文化、科学等等层面。当孩子得到满足后,又会有更深层次的探索。《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指出: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给孩子充分的空间、时间去探索,允许孩子因好奇探索而出现的“破坏”活动。茶活动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从主题活动来源及脉络的延伸都遵循孩子的发展兴趣和需要,由孩子生成了诸多教育活动,充分尊重孩子学习特点。
三、活动目标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根据五大领域目标与本班幼儿发展需求,我拟定出本主题目标: 1、知道茶叶是中国人发现的,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 2、认识、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茶叶。 3、了解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 4、知道茶叶在身、烹饪和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5、能手眼协调做采茶的舞蹈动作。 6、尝试运用多种创作手法(掏剪、捏泥、折纸、线条画、穿编、粘贴等)和不同材料制作茶壶茶杯,发展幼儿创造性。 7、通过品茶,初步认识到茶叶是一种解渴的好饮料,指导品茶的礼仪。 8、鼓励幼儿制作“茶饮料“,培养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9、了解以茶待客的文化,知道简单的敬茶方法和茶道礼仪。 10、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激发幼儿对祖国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四、主题活动图
五、主题活动墙饰

主题墙全貌
悠悠茶香:我们收集的茶
一字至七字诗·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乱岂堪夸。
——赋茶·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一七令 唐)元稹
茶的用途大:茶可以做各种食物、茶叶还有什么用?
我设计的茶商标
我家乡的茶、四大茶区
茶马古道
中国的名茶
西湖龙井的秘密
礼貌敬茶活动
主题墙全貌:整个构图为茶壶形状
六、活动实施过程
(一)教育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与学的正式活动,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和和谐康的发展,是教师将教学计划从文本转变为实践的具体过程,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师和幼儿,有时候也会有家长或其他的人员出现在教学中,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准备和实施。
主题教育活动周安排
依图所知:本主题活动开展以两个月为时间长度,每2-3周一个分支主题。教学活动每周共有5至6个活动,均涉及五大领域。除预设活动外也有一部分是孩子延伸生成活动。其中带为生成活动,可见生成活动占到集体教育活动的40%之多,可见教师并没有严格按照主题图开展活动,而是充分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最大限度上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与主题相关的活动频次统计
由此可见,本主题涉及到社会领域活动最多,科学领域、语言领域和艺术领域也比较均衡,而康领域活动最少。主题活动的展开覆盖到五大领域。教师根据孩子的需要而设计的教育活动尽量在每个领域均衡发展。
各领域生成活动的比重
通过此图可以看出:各领域生成的学习内容在主题中的比重并不均等,这是因为主题自身特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幼儿特点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侧重。本次主题活动正是由于主题背景的偏人文倾向及幼儿园倡导“礼仪”的大背景下开展的,所以社会领域及科学领域较多频次出现是可以被理解的。
(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选择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活动,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自主选择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可以找到适应自己学习的最佳方式,体验到快乐、成功和自信。
美工区 (1)目标:尝试用掏剪、捏泥、穿编、粘贴、折纸等方法制作茶壶、茶杯,能够大胆设计各种各样的茶壶。 (2)材料:橡皮泥、胶泥、纸粘土、彩纸、纸盘、纸杯、果壳、毛线等 各式各样的茶壶
墙面为废旧纸盒做的置物架
图书区 (1)目标:对“茶”字的结构感兴趣,愿意认识并书写茶字;学习有关茶的古诗、儿歌和童谣;愿意与小朋友分享故事中的情节和感受。 (2)材料:故事《神农与茶叶》,儿歌《大茶壶、小茶杯》,各种茶的图片、汉字“茶”的轮廓图。
表演区 (1)目标:感受《茉莉花》乐曲的优美,知道这是首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歌曲;跟节奏表演舞蹈,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采茶。 (2)材料:《茉莉花》《采茶扑蝶》《采茶舞》音乐,道具、服饰;示范的图片等。
建构区 (1)目标:尝试运用左右对称、中心对称的方法搭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茶社; (2)材料:老舍茶楼的图片、各种积木、辅材、中国特色建筑的图形及亭子、长廊的搭建步骤图、石拱桥、天安门、长城或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古迹及家乡的建筑图片
益智区 (1)目标:引导幼儿将茶叶进行分类与统计,了解茶的不同省份和四大茶区;探索茶壶嘴的高矮与出水量的关系;探索茶叶颜色变化的奥秘;结合不同形状茶叶桶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 (2)材料:自制玩具、茶叶、透明玻璃杯、不同形状的茶叶桶
角色区 (1)目标: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认识各种各样的茶,掌握在泡茶时的礼仪及待客礼仪。买卖各种茶叶与茶制品,通过买卖活动,认识货币并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材料:紫砂壶茶具、坐垫、音乐、服装、各种茶叶、茶叶桶、茶匙、水壶、小毛巾;幼儿自制茶壶和实物茶壶、茶杯等
(三)家园共育
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有助于幼儿园和教师了解家长的教育需要与愿望,更好为家长服务;也有助于家长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从而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和教师的工作。因此我有效结合身边的资源,有效开展家园合作,在主题前召开家长会,将目标告之家长,使家长能够在清晰、了解活动本身后,了解教育的目的,给予更多的支持,也正是因为对家长有了主题目标的告之,在随后开展的“悠悠茶香”主题活动中,家长们通过以下途径、方法和班级教学教育活动积极配合,达到较好的效果。
1. 真实感受,走进生活 立足幼儿的生活,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主题活动必须是立足于幼儿的生活,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家庭成员“最喜欢喝什么茶?”的小调查、家长带领幼儿进入茶楼、茶叶店等活动,真实记录、实地观察,让幼儿与亲共享亲情的时候与人沟通,交流真实的感受现实生活中茶楼是什么样的,茶叶店里会买那什么茶,并且拍照片记录带回班级与其他幼儿交流共享。这样,从直接经验着手,让幼儿产生深刻的印象。
2. 礼仪伴随,回馈亲人 幼儿园大背景礼仪教育,我在主题活动中也一直在渗透礼仪教育,将幼儿礼仪教育目标与本次的主题活动相结合,促进幼儿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将茶道礼仪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肯定幼儿的礼仪行为。举办亲子会,让家长见证幼儿成长,感受亲情温馨。
3、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借助家长清明节前带孩子去杭州旅游的机会,让孩子带着“寻找明前茶”的任务,回京之后与家长和孩子共同备课,鼓励家长走入课堂,与幼儿一起为小朋友介绍带回的明前茶,并通过视频、照片的形式介绍了采茶、古法炒茶等知识。用视频、音像记录和家长讲述的方式加深幼儿对茶、茶叶的认识。
通过主题探索,孩子们可以从家长、同伴、书本、网络等多种途径来获取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知识,并在参观、实践、探索实验、情境体验等活动中,本次主题活动教师培养了幼儿细致观察、大胆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并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奠定基础。
七、活动反思及建议
“悠悠茶香”主题活动把儿童放在中心位置,以儿童的需要、兴趣,基于已经开展过的活动,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以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符合了幼儿的现有水平和现实需要。我们知道幼儿的发展和学习是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主题课程,是要求教师把以儿童为中心和将教师自己多方面的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但还应多挖掘中国文化的元素,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多元文化。
参考文献:
1、 陈虹 《陈鹤琴与活教育》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M 2010年8月
2、 陈锋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九州出版社 M 2008年1月
3、李季湄 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M 2013年8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