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劳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积极影响,所以教师需要认真探索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法。为了充分彰显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教师要以恰当的活动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载体,而种植活动则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为此,笔者立足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对种植活动进行了观察,并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究有机结合的前提下,本文明确了将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种植活动的价值,思考了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园种植活动组织原则与具体策略,以期逐步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
幼儿劳动教育是指鼓励幼儿参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劳动,或者为幼儿提供不同形式的劳动体验机会,从而逐步优化幼儿劳动意识与劳动技能,进而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形式。在学前教育中,劳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劳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为了真正将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并使育人过程更加有的放矢,教师需要以恰当的活动内容作为载体。而种植活动作为一种契合幼儿亲自然天性的活动形式,其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在种植活动中,使用工具、播种、管理、观察等各个环节均体现出了劳动元素。
基于种植活动组织幼儿园劳动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从整体来看,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促进幼儿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提升幼儿认知能力。基于种植活动组织劳动教育时,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深入参与种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主动学习工具的使用、养护,植物的种植、管理等各种技能。这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自主意识以及劳动能力,并激发幼儿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此外,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幼儿需要认真思考怎样解决这些困难。利用这种方式,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第二,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责任感,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在劳动教育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全周期种植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但需要负责植物的种植,还应认真观察植物的变化,并且要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做好管理,对植物进行浇水、修剪等工作。由此可见,种植活动可以使幼儿了解自己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承担的任务,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第三,有利于提升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培养幼儿团队精神。通常来讲,幼儿园种植活动是一项集体性的活动,所以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做好协调配合与分工合作。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幼儿要相互帮助。当自己的想法和同伴不同时,幼儿要认真沟通交流,解决活动中的分歧,从而共同做好植物的种植与管理。实际效果表明,这一过程有利于幼儿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使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得到锻炼。
第四,有利于激发幼儿活动热情,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从整体来看,种植活动与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比较相符。所以教师可以通过种植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加开放的成长环境以及趣味性的活动内容,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主动参与劳动。这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在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园种植活动中,为了保障活动质量,教师应遵循恰当的组织原则。
第一,儿童性。幼儿是劳动教育的主体,所以无论利用任何方式将劳动教育融入种植活动中,教师都应遵循儿童性原则。在这一原则引领下,教师应避免仅仅依靠主观经验,而应立足于儿童视角,明确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发展需要,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具体的活动内容以及指导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幼儿更加顺利地参与到种植活动中。第二,开放性。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活动内容的开放性,选择更加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方法,引导幼儿进行多元化的种植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活动空间的开放性。适当放宽对幼儿的限制,避免幼儿仅仅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种植活动。同时,教师要沟通园内种植活动与园外种植活动的联系,从而在全周期的种植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劳动机会。第三,可操作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种植作为一种综合性活动,在劳动教育中对幼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幼儿在种植活动中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学习不同的劳动技能。因此,教师在种植活动组织过程中必然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在这一原则引领下,教师不能仅仅关注种植活动本身的育人作用,还要明确种植活动与幼儿认知水平以及幼儿园活动条件是否匹配,避免适得其反。第四,渐进性。在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活动目标的落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种植活动中要遵循渐进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教师组织种植活动时要避免追求在短时间内使幼儿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发生质的改变,而是要根据幼儿劳动品质的变化逐步作出活动调整。
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教师无论利用任何方式组织种植活动,都需要为幼儿提供场地支持。这并非指简单地为幼儿提供活动空间,而是强调教师要在种植区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唯有如此,才能为种植活动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从整体来看,为了营造充满生机的种植环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保障种植环境是自然性的。为此,教师要在种植环境中提供与种植任务有关的自然要素。从实际效果来看,自然性的环境与幼儿的天性比较相符,所以有利于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第二,活动环境要与幼儿的审美特点相匹配。一方面,教师要立足于儿童视角进行环境创设。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想法布置种植区域的环境。第三,教师要做好材料投放工作。在种植活动中进行材料投放时,教师要保障材料的数量、操作难度、高低结构等方面的适宜性,使幼儿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总之,教师在种植活动中要从多个方面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从而帮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劳动体验。
为了真正激发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劳动意识的发展和劳动能力的提升,教师在种植活动中要避免直接为幼儿提供活动任务,而是要尊重幼儿的主体作用,鼓励幼儿对种植活动进行自主探究。这样有利于改变幼儿被动接受的地位,发挥幼儿的能动性,从而激发幼儿的劳动意识。
例如,在本幼儿园的种植活动中,水培薄荷是一项重要的活动。这项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了解薄荷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使幼儿认识到植物种植需要付出劳动,并培养幼儿水培薄荷活动中所需的劳动技能。为了突出幼儿的主体作用,我们在这项种植活动中没有直接提供活动步骤,而是首先为幼儿提供了与薄荷种植有关的材料,并引导幼儿对薄荷进行观察。其次,提供本次活动所需的各种物品和工具。之后,为了帮助幼儿明确活动过程,我们设计了一些探究问题,如:①你认为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如果没有土壤,还可以怎样种植薄荷?②在薄荷生长过程中,怎样照顾好植物?③怎样进行薄荷生长的观察与记录?各种植小组在讨论中进行了分工合作,例如,负责记录的幼儿要认真观察薄荷是怎样从光秃秃的样子慢慢长出叶子来的,负责管理的幼儿需要思考怎样让薄荷健康生长。例如,有的小朋友在薄荷长高后,想到了用吸管捆绑植物的方法,这样薄荷可以借助吸管力量向上生长。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劳动技能可以得到一定的锻炼。
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园种植是一项综合性活动。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品质,教师不能仅仅引导幼儿进行植物种植,而是要以植物种植活动为基础,为幼儿设计更加丰富的活动内容。这样可以引导幼儿经历更加完整的种植活动,并使其体会劳动的乐趣与意义。
例如,为了在种植活动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入文化主题,将劳动文化元素渗透到种植活动中。如教师可以基于种植活动,以趣味性的方式引导幼儿简单了解我国古代的农耕文化以及相关的劳动技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动画或者纪录片的形式介绍种植劳动,以便使幼儿了解我国的农耕文化以及种植方法的变化。利用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经历更加丰富和完整的种植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综合劳动素养,这对于幼儿劳动品质的优化无疑具有积极影响。
劳动教育视域下的幼儿园种植活动是开放性的。为了培养幼儿更加开阔的劳动视野,教师可以依托幼儿园平台对区域劳动教育资源进行适当的开发与利用。在种植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除了组织幼儿进行薄荷、艾草等植物的种植,还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区域劳动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第一,设计具有当地特色的种植活动。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当地的植物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植物类型,然后从中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种植的植物,组织幼儿进行特色种植活动。第二,对区域内的人力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尽管幼儿教师具备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活动的基本能力,但教师的知识储备往往更加侧重于理论层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种植活动时难免出现一定的疏漏。为此,教师可以依托幼儿园平台,邀请当地的农民或者其他农业领域从业人员到幼儿园进行讲解与示范。利用这种方式,幼儿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比较丰富的植物种植方法与劳动技能,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第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园可以借助社区资源组织种植活动。如可以请社区为幼儿提供一些种植场地,以此使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劳动实践机会。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可以接触更多自然元素,从而提升种植活动的质量,进而推动幼儿劳动能力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补充与延伸,所以家园合作是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措施。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为了通过家园合作提升种植活动的质量,首先,教师要围绕种植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种植活动对劳动教育的积极影响,从而争取家长对种植活动的支持。其次,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比较有效和实用的种植活动组织方法,通过家长的配合,在家庭生活中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家长要适当减少干预,更不能代替幼儿完成种植活动。最后,教师可以请家长走进幼儿园,和孩子进行亲子活动。这样不但可以使家长直观了解种植活动在幼儿劳动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而且可以帮助家长优化亲子关系。
总结与评价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基于劳动教育组织幼儿园种植活动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进行劳动反思。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劳动教育的要求以及种植活动的特点选择更加恰当的总结与评价方式,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更加深刻的劳动体验以及劳动成就感。首先,教师在活动评价环节要进一步突出幼儿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享种植活动的劳动成果,并相互介绍自己的劳动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可以进行自我总结与相互评价。其次,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幼儿劳动素质的发展情况,教师不能仅仅针对幼儿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而要关注幼儿在种植活动全过程中的表现,更加准确地了解幼儿劳动中的优点与不足。最后,为了增强幼儿的劳动成就感,教师要在尊重幼儿客观表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激励性评价,培养幼儿的劳动自信心。
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种植活动对幼儿劳动教育的实施具有推动作用。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劳动教育和种植活动之间的关系,明确幼儿认知规律,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探索基于劳动教育实施幼儿园种植活动的有效方法。同时,随着种植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要及时改进活动中的问题,从而逐步优化活动过程,促进劳动教育目标的落实。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