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构建中国特色学前教育实践与理论体系,离不开幼儿教师的家国情怀和对学前教育民族性的思考,也迫切需要幼儿园挖掘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启蒙教育。红色资源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感,其立体感和生动性更能引发幼儿的共情,红色教育对拓展幼儿园德育实施途径,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推动家、园、社区共育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长沙市是近代革命的发源地,红色革命遗址、纪念馆众多,给幼儿园开展红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以长沙市岳麓区幼儿园为例,调查幼儿园红色教育开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优化策略。
幼儿园红色教育存在的问题
本文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进行调研。首先向长沙市岳麓区5所幼儿园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9%,并用SPSS19.0做统计分析。然后采用目的性抽样法,选取来自各年龄班的10名教师,以及长沙市几个著名红色文化场馆和革命历史遗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调查发现,幼儿园红色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红色教育活动的开展频率较低
从红色教育活动开展的频率来看,21%的幼儿园从未开展过,48%的幼儿园很少开展,仅有21%的幼儿园有时开展,10%的幼儿园经常开展。
访谈结果表明,现实中多种因素阻碍着幼儿园红色教育活动的开展。一是教师对红色教育活动价值的认知存在偏差。虽然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对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持肯定态度,但有些教师对红色教育价值的认识比较狭隘,认为红色教育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德育上,需要家庭发挥教育作用,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没有必要;也有不少教师认为红色教育活动价值十分有限,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二是幼儿园、家长、社区的支持有限,幼儿园管理者、家长和社区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红色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不太支持此类活动。此外,幼儿园与社区相关单位也没有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没有构建规范的合作流程,没有明确专门的对接人员,在运用当地红色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重要社区资源时,表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目前只有少数幼儿园凭借资源优势举办了一些红色教育特色活动,而大部分幼儿园由于缺乏专门的经费和制度、没有给予教师足够的时间搜集和开发资源、缺少开展有意义的红色教育培训和交流活动等,客观上导致幼儿园红色教育活动开展不足。
(二)红色教育活动的形式较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红色教育形式分别是学习红色歌曲(80%),每周举行升旗仪式(72%),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或革命遗址(57%),环境创设中使用红色文化的主题图片(48%),观看红色纪录片或电影(44%)。
教师对红色教育资源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影响着其对红色教育内容及形式的选择。调查结果表明,48%的教师认为当地红色资源分布很少,几乎没有;9%的教师表示不了解当地红色资源,也没有关注过;仅有36%的教师认为当地的红色资源比较丰富。在访谈中进一步发现,由于红色资源历史年代久远、分布较为分散,许多老师对本地红色资源的整体分布情况了解不足,只有少数在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蕴上拥有优势的幼儿园能够充分开发各种红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儿童沉浸在红色文化氛围中。大多数幼儿园的红色教育形式只是园内的常规活动,如每周升旗仪式、国庆节主题活动、红色环境创设活动等。
(三)红色教育活动地点较局限
在活动地点选择方面,幼儿园教师大多选择园内场所,也有少数教师选择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纪念馆、革命遗址遗迹等园外场所。在访谈中了解到,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幼儿园会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某抗战文化园管理人员也表示:“只有附近的幼儿园来参观过,这种场馆主要还是面向成人的。”如此一来,当地的抗战纪念馆、遗址等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便难以充分发挥,儿童无法切身感受革命先辈的精神和美德。
(四)红色教育活动流于形式
调查表明,教师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常常不知如何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利用红色资源巧妙地进行活动设计,活动过程流于形式,也缺乏必要的后续活动。活动开展形式主要局限于在园内观看红色电影、学唱红色歌曲以及外出参观,活动过程中教师缺乏适时的讲解和点拨。
(五)红色教育活动缺乏多元评价主体
在红色教育活动的评价主体方面,53%的教师选择教师与家长共同评价,23%的教师选择园长评价,16%的教师选择幼儿参与评价,另有8%的教师选择了其他相关社区工作人员参与评价。接受访谈的社区场馆工作人员表示:“活动肯定会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一般活动结束后幼儿园也不会再来跟我们沟通,我们也不会再去跟他们反映什么,等下次有需要再联系就行。”由此可见,教师比较重视幼儿园上级和家长的评价建议,对幼儿园红色教育的对象——幼儿的评价关注很少,开展园外活动后,与社区场馆工作人员的交流也较少,这不利于红色教育活动的提升和改善。
幼儿园红色教育活动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重视,将红色教育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
面对目前幼儿园红色教育活动开展频率较低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提升教师对红色教育的正确认识和重视,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融入红色教育元素。在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环节,要注重对人力、物力资源的综合运用,在追求教育目标达成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活动的趣味性和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争取家、园、社区多方面的支持,提升活动开展的频次。教师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阐明红色教育对幼儿的爱国启蒙、文化传承和意志品质培养上的重要价值,获得家长对红色教育的认同和支持。同时,幼儿园需建立起支持教师开展红色教育的管理措施,例如对相关活动给予经费支持、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去实践和反思、将红色教育活动开展纳入评价体系等。除此之外,幼儿园可与当地红色教育场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人员保持稳定的联系,提前制订工作计划,争取社区人力、物力的支持,免去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立足本土,构建幼儿园红色教育资源宝库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用好地方和学校课程,要结合地方自然地理特点、民族特色、传统文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引导儿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幼儿园应着眼当地浓郁的红色文化和精神传统,选取革命历史遗迹、革命纪念馆以及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当地英雄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幼儿在红色教育活动中,萌发对家乡文化的自豪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师需要具备一双慧眼,走出幼儿园去观察、去感受、去分析,对周边乃至当地的红色资源情况进行整体把握,并对现有内容进行分类和梳理,秉承“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筛选出最合适的内容,将其融入红色教育活动中。
(三)扩展空间,幼儿园加强与社区的合作
随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等文件的出台,为包括幼儿园在内的各级学校有效利用社区红色资源提供了便利。幼儿园可在重要节日和纪念日之际,走进社区,组织幼儿去当地的红色教育场所参观,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在体验中学习。 [1] 让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红色艺术作品等为代表的红色资源能以其特殊的语言——实物来说话,用真实、生动的方式让儿童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
(四)研究学习,把幼儿园红色教育办出深度、形成特色
幼儿园可借助园本研究和园际交流来提升教师运用红色资源的能力,例如将红色教育与园所文化、园本课程有机结合,开展红色教育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之间思想碰撞、分享资源;也可以开展园际交流活动,观摩优秀红色教育活动现场,促进园所之间交流经验、博采众长。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红色景点参观等活动,让教师在接受红色文化熏陶的过程中树立红色教育理念,探究深入开展红色教育的多种方式。
除此之外,幼儿园可以结合主题和节日,创设红色文化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红色主题活动的兴趣。例如,幼儿园可在楼道创设“红色文化艺术长廊”,张贴红色文化标语与名人名言,将幼儿园的文化建设与红色教育巧妙结合;也可以在教室内悬挂革命英雄肖像和历史照片;或结合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师幼共同创设班级主题墙,开辟专门的区域展示幼儿创作的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美术手工作品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红色教育主题活动;还可以通过家园合作,搜集幼儿在节假日开展的亲子红色之旅的相关素材,在班级的墙面、走廊等进行展示,使红色教育活动更为生动、生活化。
(五)多方参与,发挥幼儿选择和评价红色教育活动的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幼儿园红色教育活动开展后,除了课堂总结、发放家长反馈信息表、与家长进行及时的分享与经验沟通后,还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权利,及时询问幼儿对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如何,最喜欢哪些活动或哪些活动环节,下次还想参与什么活动等,形成教师自评,管理者、家长、幼儿、社区人员参评的多元评价主体格局。活动后,教师也应加强反思,如幼儿在不同红色教育活动中出现了怎样不同的反应,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水平如何,自身对红色资源的了解、运用以及自身角色的发挥情况如何等, [3] 所选的红色教育主题和活动形式是否真正能给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以此不断改进和调整红色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5-17.
[2]蒋筠.弘扬红色精神加强德育教育——在新形势下革命纪念馆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改革与开放,2014(05):84-86.
[3]李生兰.教师在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时扮演的多重角色[J].幼儿教育,2011(Z3):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