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对话·行走·共建: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对话·行走·共建: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探索-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摘要:聚焦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知误区,立足儿童本位,发挥学园“行走”特色,展开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探索。通过“家园对话、家园行走、家园共建”三个层面,层层递进,构建幼小衔接家园协同机制及幼小衔接特色课程体系,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四位一体”的幼小衔接模式,破解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难题,守护幼儿从容步入小学。


对话·行走·共建: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探索-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共育行走活动实践路径



虞永平教授认为:“幼小衔接的根本是以儿童为本,无论是入学准备还是入学适应,都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1]在教育实践中,家长对幼小衔接存在认知误区,家园工作合力发挥不足等,制约着家园共育关系的形成,也影响着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行走活动”是一种综合实践方式,以家园同行的独特组织形式,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广阔的大自然、大社会中,探索、发现、创造、成长,给予幼儿平稳过渡到小学生活最温暖的守护。家园行走能拓宽教育空间,链接多元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效破解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难题。

一、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工作的难点



(一)沟通不到位,认知存在误区

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观念存在差异,学园虽然能对幼小衔接相关政策及文件精神进行广泛地宣传,但是因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与策略,家长对幼小衔接仍然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幼儿园开展游戏、亲子活动、实践活动等是浪费时间。

(二)课程不健全,工作缺乏实效

随着学园幼小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幼小衔接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系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原有课程中缺乏科学、系统的幼小衔接课程,未能全面指导教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向家长展现科学幼小衔接的全貌,导致在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计划性、实效性不强。

(三)共建不重视,衔接难以深入

科学的幼小衔接离不开家园的双向联动,而家园共建机制是实现双向联动的保障。当前,学园能够积极整合家园社资源,有意识地通过家园共育,对幼儿实施全程衔接教育,但是对家园共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形成家园工作合力,以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畅通共育渠道,携手开发与利用园内外教育资源等。

二、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因此,学园贯彻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等文件精神,坚持以儿童为本,立足幼小衔接家园共育难题,通过“家园对话、家园同行、家园共建”三个层面,建立幼小衔接家园协同机制,温情守护幼儿从容步入小学,形成有温度、有特色的幼小衔接家园共育实践路径(见图1)。
对话·行走·共建: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探索-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一)家园对话,凝聚幼小衔接共识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对幼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要使幼儿园教育的优势与影响充分发挥出来,就必须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紧密结合、协调一致。[2]为了发挥幼小衔接教育的最大作用,学园建立引领式对话、沉浸式对话、共情式对话等家园沟通方式,争取家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努力实现家园教育同频共振。
1. 引领式对话,树立正确衔接观念。
邀请幼教专家、小学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围绕家长的认知误区,正面宣传幼小衔接的本质与意义,专业指导幼小衔接的方法及策略,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与幼儿园共同做好幼儿入学准备、入学适应工作。
2. 沉浸式对话,探明科学衔接本质。
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家长的“焦虑”问题,并以家长沙龙、家长座谈会等形式,为家园提供“沉浸式”对话的平台。邀请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以具体案例分析的方法为家长答疑解惑,让家长认识到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理解幼小衔接的关键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避免因超前学习、片面衔接而揠苗助长。
3. 共情式对话,形成双向衔接认同。
共情是一个综合体,除情感共情外,还包含认知共情和行为共情。[3]为了营造良好共情氛围,学园通过家长开放日、校园文化周等家园同乐活动,让家长以助教、志愿服务等形式,身体力行地参与幼儿游戏、主题探究、幼小衔接实践,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与意义,达到与幼儿园充分共情,形成教育认同的目的。

(二)家园行走,探索幼小衔接模式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指出,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准备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做好身心、生活、社会等各方面准备。[4]因此,学园将幼小衔接工作与学园特色“行走课程”相结合,开发、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在行走活动中构建家园双向联动的桥梁,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四位一体”的幼小衔接模式,为幼儿做好全面的入学准备。
1. 构建衔接主线,携手做好入学准备。
通过家园行走,构建幼小衔接的“五大”主线,聚焦幼儿入学准备目标及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行走活动,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行走中阅读,培养幼儿学习习惯。图书馆是学园行走活动的实践基地,为了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丰富幼儿业余时光,家园通过行走活动,组织幼儿到图书馆参观、阅读、参加讲座等,不仅向家长普及亲子阅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而且令幼儿深受图书馆书香氛围的熏陶。由此,家长和幼儿常常自主到图书馆进行亲子阅读、借阅图书、分享图书。在阅读中,幼儿拓宽知识面,养成认真、专注、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叩响通往小学的智慧之门。
(2)行走中劳动,培养幼儿生活技能。自主、独立、多变的小学生活,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家园携手带领幼儿走进稻田,体验农耕文化;走进农场,体验果蔬采摘、野外生存的乐趣等,为幼儿创造劳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劳动中感悟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并提升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初步的责任感,为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做好生活准备。
(3)行走中育美,培养幼儿美育素质。在幼小衔接中融入美育,让幼儿在美术创作中受到“美”的熏陶,并提升专注力与审美能力,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家园带领幼儿走进陶瓷基地,体验陶艺创作,并挖掘本土资源,带领幼儿参观古建筑、自然景观并现场写生等,使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发展,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与自信心,从而从容自信地步入小学。
(4)行走中育德,培养幼儿优良品德。为了践行品德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家园带领幼儿走进养老院,开展敬老活动;走进消防局,开展致敬“火焰蓝”活动;走进特殊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等。幼儿在活动中,说有爱的语言,做有爱的行为,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养成优秀道德品质,朝着成为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方向前进。
(5)行走中锻炼,培养幼儿阳光心态。为了锻炼幼儿的心智,强健幼儿的体魄,家园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进行登山远足、参加素质拓展、享受野趣运动等。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积极阳光的心态及良好的意志品质,为迎接小学生活蓄满充沛的精力。
2. 整合行走路径,合力促进融合衔接。
通过家园行走,让家长充分参与“确定主题、基地考察、方案制定、组织与实施、交流与评价”等一系列课程实践活动,助力幼小衔接准备工作融合推进。
(1)主题探究项目式学习,满足幼儿求知欲。以主题探究式活动方式开展家园行走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融入项目式学习方式,让幼儿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品质,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开展“地瓜”主题活动时,幼儿对于地瓜的生长方式产生了争议。家园通过行走活动,引导幼儿查阅、选择合适的行走基地,并提前制定活动方案,做好安全防护、积累知识经验等准备工作。活动中,幼儿亲身到现场观察地瓜外形特征及生长地,探寻问题的答案,动手制作、品尝地瓜制品,丰富生活技能与经验,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图画的形式记录到本子上,带到活动室,以“行走故事”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不仅巩固知识,更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因此,“行走”不仅是幼儿求知的旅程,也是促进幼小衔接准备工作融合推进的一种模式。
(2)小组合作式自主学习,提升幼儿核心素养。以家庭为行走单位,将6-7个家庭划分为一个行走小组,分组开展家园行走活动,并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获取经验的需要。如走进大自然,通过合作式探究、开放式学习等方式,使幼儿发现自然科学、自然艺术、自然生命的奥秘;深入大社会,通过团体实践、自主调查等方式,使幼儿发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奥秘,体验人类文化的丰富积累和创造等。以“行走”的方式开展幼小衔接教育,营造快乐的氛围与自由的空间,既满足幼儿现有身心发展需要,又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为幼儿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三)家园共建,形成衔接课程体系

以家园共建整合幼小衔接教育资源,是有效的园本课程建构方式。学园落实《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精神,立足儿童发展需要,珍视主题课程、游戏课程、大班“毕业季”的衔接价值,通过家园共建,将幼儿园内与行走中的幼小衔接课程相融合,形成园本幼小衔接课程体系(见表1)。
对话·行走·共建: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探索-幼师课件网第21张图片
                          表1 幼小衔接课程体系
1. 注重主题衔接
鼓励大班师幼自主设计主题课程,围绕“我要上小学了”“我的毕业纪念册我做主”“再见了,我的幼儿园”等主题,生成“时光胶囊”“难忘毕业季”“我是合格的小学生”等一系列包含认知、情感、动作目标的特色主题活动,满足幼儿抒发感恩之情,告别幼儿园生活的情感需求,坚定幼儿成为合格小学生的愿望与信心,为进入小学做足准备。
2. 坚持游戏衔接。
持续开展户外大区域活动,通过“美术区”“小人国”“户外大建构区”“乐高区”“野战区”“橙柚小剧场”等17个场馆游戏的开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提升幼儿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及规则意识。
3. 开展毕业仪式衔接。
幼儿是幼小衔接的最终作用点,其感受是幼小衔接效果的重要指标。[5]学园充分重视“毕业季”的课程价值,致力于打造毕业仪式感,强化幼儿入学的各项准备,为幼儿的幼儿园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给予幼儿开启小学新征程的勇气与力量。一是文字+图片:教师与大班幼儿共同设计《毕业纪念册》,纪念册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我毕业了”“我爱我的老师”“我长大了”“独一无二的我”等栏目,既有文字的记载,也有图片呈现的美丽瞬间,为幼儿回忆温馨的幼儿园生活提供载体。二是心愿+表达:为即将毕业的幼儿准备心愿树,让幼儿将心愿以各种形式记录在心愿卡上,充分调动幼儿前书写经验。三是毕业汇演:让幼儿怀着对幼儿园的眷恋之情,载歌载舞,汇报自己三年的学习成果,感恩教师与家长的陪伴,开启崭新的成长历程。
综上,幼小衔接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幼儿园应立足儿童本位,不断提升家园共育机制,探索适合本园实际的衔接方法和路径,为幼儿从容、平稳地衔接到小学生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虞永平.以“儿童为本”落小衔接[J].陕西教育,2022(Z2):1-2.
[2]黄云峰.从对立到共生的家园共育破局之路:基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家园共育实践初探[J].教育家,2022(34):52.
[3]宋菲燕.共情视域下提升幼小衔接家园沟通有效性的研究[J].福建教育,2020(51):9-11.
[4]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Z].教基[2021]4号,2021-03-30.
[5]王妍妍,王海波.减缓坡度,让衔接水到渠成[J].教育家,2022(3):64-66.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对话·行走·共建:幼小衔接中家园共育的实践路径探索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