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彰显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树立文化自信。为了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使其产生爱国家、爱民族的高尚意识,使文化自信根植于幼儿的心灵深处,教师需要对国学启蒙作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幼儿文学中的历史故事、传统节日、神话传说、绘本故事进行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内化,培养幼儿爱国情怀、家国意识、仁爱孝顺等文化思想,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健全幼儿的人格,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爱国情怀 家国意识 仁爱孝顺 道德品质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也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他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 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 [1] 文化自信需要有“底气”,这个“底气”来自哪里呢?其来自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中华文化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建构文化自信,首先就要打好“底子”,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宝贵精神和思想才能成为文化自信的源泉,推动文化自信心构建,真正做到文化自信,同时文化自信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反映中国文化健康的精神方向,能够鼓舞人们前进,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中,都具有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文化认同功能,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稳定性,是中华文化的活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在当代的主要表现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谐统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义的高尚情怀、整体为上的价值取向,其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贵和尚中的思维模式、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 [3] 。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和谐,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幼儿的重要抓手。文化教育的落脚点是善于挖掘传统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以及现代儿歌、幼儿故事,传统节日和神话传说故事等文学形式,从中提取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教育中。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顺、诚信等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艺术和文学作品,如诗词、曲艺、戏剧等,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责任与担当,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幼儿成为有责任与担当的人;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思维的灵活和创造力的培养,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代科学技术和古代哲学思想,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路径

幼儿教育中的国学启蒙教育和幼儿文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体现。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儿歌、幼儿故事、绘本故事教学中,通过儿歌动作创编表演、绘声绘色讲故事、儿童剧表演等形式展示出来。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4.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儿歌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儿歌又称童谣,历史悠久,内容包罗万象,有教导孩童习字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一些训诲语句,有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将这些元素融入儿歌,让幼童在传唱之余,不知不觉习得待人处世应有的礼仪规范。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4.1.1传统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儿歌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在幼儿文学与幼儿国学基础课程教学中,专门设计《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代启蒙读物作品的讲解,进行儿童启蒙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对这几部经典蒙学读物进行补充和总结,挖掘作品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它取材典范,含有关于自然界、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内容,反映出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思想 [5] 。通过《三字经》的学习,让学生涵养志向,树立人格;让学生从丰富有趣的小故事中懂得忠孝节义,懂得对“经史之学”的发蒙;让学生从古人勤苦求学中懂得劝学励志,树立理想。
《百家姓》是一部有关汉字姓氏的古代蒙学读物,也是一部中华姓氏文化的索引,504个姓氏虽然只占了中华民族两万多个姓氏中的极小部分,却是引领中华子孙走向姓氏文化巍巍殿堂的津梁路径 [6] 。该作品以四言体例为主要表现形式,句句押韵,虽然看似没有文理,但是在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千字文》是由1 000个字组成的韵文,语句平白,易记易诵,涉及历史、修身、王事、劝诫等 [7] ,包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儿童行为规范读物,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它蕴含了儒家的文化传统,如以孝为先、以信为本、以爱为要 [8]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教导人们基本的礼仪规范,还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通过学习和实践“弟子规”,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4.1.2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儿歌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现代儿歌作品的主题众多,有爱、自然、健康等,还有一些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儿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分组演唱与动作表演形式来理解儿歌作品的内涵。
儿歌《国旗国旗真美丽》可培养幼儿爱国精神,让其体会到生于华夏的骄傲与自豪;《宝贝宝贝》可以体会爱的主题,体会父母对孩子深沉而无私的爱。《小红帽》主要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注意安全。《粉刷匠》是劳动教育主题歌曲,凸显“劳动使人快乐”的思想。《我爱洗澡》主要希望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勇气大爆发》主要是锻炼幼儿坚韧不拔、有勇有谋的品质。《喜羊羊和灰太狼》主要弘扬真善美的思想。《拔萝卜》主要体现团结合作和齐心协力的精神品质。儿歌《一分钱》是几代人童年的记忆,作品内容简短明了,却意蕴深厚,展现的是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儿歌《上学歌》表达了孩子对上学的期望和对劳动的热爱。儿歌《听我说》融入了唐代诗人李绅《悯农》的诗句,加入现代音乐元素,是一首以“珍惜粮食”主题的歌曲,歌曲将趣味性、教育性和思政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15张图片

4.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幼儿故事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16张图片


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主要包括传统节日故事、历史故事、古代神话传说等文学样式,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汇报讲解、小组讨论与个人演讲的形式展开。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4.2.1传统节日故事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多彩,习俗形式多样。它的形成与长期积淀凝聚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这些传统节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也体现出古人的生活经历与习俗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清明节、寒食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寒衣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和除夕等。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象征团圆的节日,寓意着喜庆吉祥团聚,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元宵节寓意着平安、幸福、团圆和家庭和睦。清明节是追思祭祖的节日,现在也是踏青出游的节日,主要是纪念介子推的爱国情怀和忠君思想。端午节主要是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他的爱国思想与兼济天下的情怀值得后世人学习与敬仰。七夕节记载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主要倡导追求美好生活和坚贞的爱情婚姻观。腊八节从养生、节俭、宗教文化等方面展示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与内涵。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4.2.2历史故事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20张图片


幼儿教育中的历史故事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名人故事、英雄故事等。历史人物故事,比如《黄香温席》是“二十四孝”中的故事之一,讲述黄香通过日常生活中对父亲细致而纯真的关心,体现出他真诚的孝心。又如,《司马光砸缸》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说明的是遇到事情应该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变换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道理。再如,《孔融让梨》是一直流传至今的道德教育故事,告诉孩子从小就要向孔融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也要互相忍让,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别人,凡事应该懂得遵守公序良俗。
历史事件故事主要是以事件为主,人物塑造与刻画为辅。比如,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主要讲述曹操、孙权和刘备之间的战争。这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也是“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这场战争代表了智谋和策略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战争文化中的机智、灵活,以及创新精神。又如,《抗美援朝的故事》表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与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气概,弘扬了他们不畏艰难困苦,依然保持高昂士气的积极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讲解作品,剖析作品深层内涵,以春风化雨式的育人模式展开,采用学生分组讨论、个人讲解等形式,锻炼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和作品赏析能力。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21张图片

4.2.3古代神话传说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幼师课件网第22张图片


中华传统文化中除了诗、文、词、曲、赋、小说,戏剧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古代神话传说,也深受儿童的喜爱。古代典籍《山海经》《淮南子》和《庄子》中都有对古代神话传说的记载。其中包括《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这些经典神话传说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与文明。《盘古开天辟地》讲述了盘古将天地分开,创造了天地,并将一切都献给了天地,使得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从盘古身上孩子可以学到奉献与创造的精神。《女娲补天》通过炼五色石来修补天空,拯救了人类。此故事告诉孩子,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的未来。《后羿射日》讲述后羿为了拯救人类,张弓搭箭,将九个太阳射去只留下一个太阳照耀人间的故事。从后羿身上孩子可以学到勇敢坚强、博爱众生、以天下事为己任、舍己为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精卫填海》用来颂扬善良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也比喻意志坚定、不畏艰难的品质。

4.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绘本故事

绘本概念源自日本,原是日本对图画书的统称 [9] 。在中国,绘本的鼻祖是“小人书”,“小人书”被称为“连环图画” [10] 。幼儿绘本主要是以婴幼儿为主要对象,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幼儿文学艺术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全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绘本阅读成为幼儿园和幼教机构重要的语言教学内容,家庭中幼儿阅读更多会选择经典绘本进行课外阅读。
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绘本故事在当今幼儿语言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图画书形式呈现时,脱去了历史的厚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和想象力,能让人深深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趣味和美感,是童年最好的滋养和守护,并且会对人生未来发展持续发挥作用。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绘本故事从内容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传统节日的绘本故事,如《打灯笼》和《团圆》,展示了浓浓的年味,将春节的习俗和意义表现出来。二是传统节气的绘本故事,如《这就是二十四节气》,通过小女孩牙牙到乡下爷爷奶奶家,体验到一年中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二十四节气,用生动的故事讲述关于每个节气的科普知识。三是神话传说的绘本故事,如《龙的传说》演绎了龙的诞生、龙生九子的传说,带领幼儿回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头,去感受中华大地混沌之初的历史文化。又如,《哪吒闹海》取材于《西游记》,以图画形式图文并茂地塑造了勇敢聪慧、不怕强权的哪吒形象,深受幼儿喜欢。四是历史人物类绘本,如《中国历史名人绘本》选取了孔子、屈原、蔡伦、华佗、李白、李时珍等6位历史名人,以精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向幼儿简要讲述了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们对中华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内容不仅丰富有趣,而且蕴含着思想教育价值,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幼儿文学作品和启蒙读物中的优秀文化元素,以春风化雨式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幼儿语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关键手段。同时,这也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有利于幼儿树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60.


[2]田克勤,郑自立.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1-17. 


[3]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35-39. 


[4]张幸乐.强国蓓蕾复兴花:以传统文化哺育幼儿文学[J].文化产业,2023(19):43-45.


[5]吴倩.古代蒙学教材“三、百、千”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8(2):21.


[6]钱文忠.《百家姓》蕴含的文化与文明[J].天津政协,2013(4):57-58. 


[7]史湘萍.《千字文》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5):42.


[8]郑秀芬.《弟子规》中的儒家文化传统及现代价值[J].新闻爱好者,2008(20):116-117. 


[9]陈晖.论绘本的性质与特征[J].海南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2006(1):40-42. 


[10]陈振桂,简光军,王钢.幼儿文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75.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实践研究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